第315章 寺庙(1 / 2)

加入书签

就这样,我在颠簸的车上呆了三个多小时,下车的那一刻,我继续收到了短信,只有简短几个字,让我去山顶的寺庙坐坐,说会有大收获。悫鹉琻浪

我不觉奇怪,问了问一旁的方导,说道:“哎,导游,峨眉山有哪些寺庙?”

导游见我问了,笑道:“峨眉山的寺庙很多,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我不禁有些奇怪了,寺庙很多,那这短信是什么意思,也不说明让我去哪个寺庙,也不说具体的位置,只说让我去山顶的寺庙坐坐,算是他娘的怎么回事。

导游见我不说话,继续说道:“比如说峨眉山报国寺,峨眉山麓的凤凰坪下,海拔533米。寺院坐北朝南,占地百亩;原为山中第一大寺,其原址在伏虎寺对岸的瑜伽河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会宗堂,清初迁建于此,顺治九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取佛经“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王藩手书;报国寺历史上经过数次修葺,寺院得以完整保存,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维修、扩建的次数最多;1993年,又新建了钟楼、鼓楼、茶园、法物流通处。也是游览峨眉山的起点”。

我见他说的这么官方,也不好辩解,反正短信说的是山顶,那我就从山脚下一个一个往上面找,每一个寺庙我都走一遍,也算是完成了这神秘人的任务了龛。

说巧不巧,我们此行的路线图便是主要游览峨眉山八大寺庙,真不知道是有人故意安排,还是纯属巧合。不过对我来说,这都没什么重要了,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尽快弄明白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才是我的首要任务,要不然现在这样被人一直牵着鼻子走,也不是办法。

说走进走,我们一行人在导游的带领下,慢慢的往报国寺前进,走到近处才不觉惊讶,世人常说,峨眉山得天独厚,乃是中华仙气积聚之地,今日看来真的不假。

这里寺周楠树蔽空,红墙围绕,伟殿崇宏,金碧生辉,香烟袅袅,磬声频传。此寺坐西向东,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对凤凰堡,后倚凤凰坪,左濒凤凰湖,右挽来凤亭,恰似一只美丽、吉祥,朝阳欲飞的金凤凰。山门前有一对明代雕刻的石狮,造型生动,威武雄壮,就象左右门卫,守护着这座名山宝刹丘。

山门上:“报国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题,玉藩手书。正殿悬有“宝相庄严”匾。山门两边柱上那副对联“凤凰展翅朝金阙,钟磬频闻落玉阶。”就是对报国寺这只“金凤凰”周围景物的生动描写。横匾“普照禅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个意思:佛教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昼有神奇的佛光出现,夜有万盏圣灯来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边“鹤驻云归”,意为鹤停下了,云归山岫,喻指清凉静地,含有道家韵味。大门上的联语:“独思喻道,敷坐说经。”前者是说靠自己的思维明白佛经的道理,就是佛学讲的“独觉”境界。后句是说高僧大德铺设好法座向弟子讲经说法。

寺内正殿有四重,依山而建,一重比一重高,显雄伟自然。寺内藏经楼下,有一座明代的瓷佛像,形态生动大方,是件珍贵文物。前殿有一座7米,14层的紫铜塔,塔身铸有4700多个佛像,还刻有《华严经》全文,故名“华严塔”,也是一件贵重文物。

对面的凤凰堡上有“圣积晚钟”亭,亭内悬挂一大钟,名叫“圣积寺铜钟”,系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慧宗别传禅师铸造。钟高2.8米,钟唇直径2.4米,重12.5吨,有“巴蜀钟王”之称。钟体上铸造了晋、唐以后历代帝王和与峨眉山有关的文武官员及高僧名讳,有捐赠铸造铜钟的信众姓名,并刻有《阿含经》经文和佛偈,以及《洪钟疏》铭文,共6万多字。该钟原挂在圣积寺,圣积寺毁后,此钟移至报国寺。圣积铜钟的钟声清越,远播数里,回荡于山林旷野之间,使人顿忘俗念,有诗云:“晚钟何处一声声,古寺犹传圣积名。纵说仙凡殊品格,也应入耳觉心清”。

我们一行人走走停停,在导游的讲解下,完全沉浸在峨眉山那仙气盎然的淼淼境界之中,曾某一瞬间,还误认为自己是踏着飞剑,在满山碧水中穿梭自由的得道仙人一般。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慢慢进入了古寺的七佛宝殿之中,我们缓缓登上石阶,眼前便是七佛殿。目入眼帘的便是一副对联:“功德逾恒河,七宝庄严大千世界;层峰摩霄汉,三峨雄秀伯仲昆仑。”

我慢慢的念叨这句话,脑子会想着过往,什么是“功德”?什么又是轮回呢?

这时一旁的导游便开口介绍了,所谓功德,那是佛家人的意思,功德就是做的好事。而“恒河”是“恒河沙”的简称,“七宝”一般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这里泛指珍贵的材料。“大千世界”,佛教指整个宇宙。“霄汉”指云霄和天河。“伯仲”即兄弟,“昆仑”即喀喇昆仑山。

而整个对联整个意思是:用极珍贵的材料和高尚的法行美化了整个世界,其功德超过了印度恒河里沙的数量;大峨、二峨、三峨既雄且秀,层层山峰直插云霄,可与巍巍昆仑山媲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