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前夕(1 / 2)

加入书签

承瑞帝掌权之后,林家面临“抄家灭族”的危机,为了化解这个危机,林家计划着鼓动忠顺亲王谋反,让承瑞帝和忠顺亲王同归于尽,然后扶太子登上皇位。

应该说,对于林家来说,这是一个可行性很高的计划。

然后,就在林家“万事俱备,只差东风”的时候,林家新结交的盟友,锦衣卫都指挥使杨冀给林家送来了一条消息——太子喜欢林如海的幼女,林黛玉,并且不是一般的喜欢。

林如海极为疼爱幼女,为了幼女的幸福,林如海不敢将赌注放在太子的人品上。

从古至今,凡是做皇帝的人,少有正人君子……大家都懂得!

可是,如果放弃太子,改为扶持其他人——诸如忠顺亲王、恭顺亲王等,化解危机的可能性十分渺茫。

这是一个近乎于无解的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仍然扶持太子上位,弃车保帅,放弃林黛玉,让林黛玉在太子继位前就暴毙……

林家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族,自然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所以,这个问题完全无解。

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

正当林家诸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对策的时候,皇宫中传出了一个消息,太子妃怀孕了。

对于林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忠顺亲王曾经是极得民心的“贤王”,是呼声最高的皇位继承人,承瑞帝虽然在“夺嫡之争”中,借助太上皇之势,击败了忠顺亲王,成功地登上了皇位,可承瑞帝却依然视忠顺亲王为眼中钉,肉中刺。

如今,承瑞帝终于执掌了大权,终于可以为所欲为了,承瑞帝自然不会继续容忍忠顺亲王,只不过,太上皇还健在,太上皇的老臣还都立在朝堂上,承瑞帝的皇位还未坐稳。

虽然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可承瑞帝却不敢有丝毫的放松,生怕自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承瑞帝先将放在忠顺亲王脖子上的屠刀放了下来,然后放到了显贵豪门的脖子上。

承瑞帝想得是,是从“四王八公”等顶级豪门中挑出几只“肥鸡”来杀,杀鸡儆猴,让文武群臣无论心中向着何方,都不敢轻举妄动,然后,在将屠刀举起,处理忠顺亲王。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合理的计划,也是从古至今,历朝历代,几乎每一位初掌朝政大权的皇帝都会用到的计划,成功率极高。

然而,承瑞帝还是忽略了一个小小的漏洞,最终酿成了大祸。

这个小小的漏洞就是,承瑞帝已经做了十余年的皇帝了,早在十余年前,林如海通过“京察”打击承瑞帝的羽翼之时,就知道若是承瑞帝笑到了最后,自己觉得没有好下场。

为了迷惑承瑞帝,林如海从十余年之后,便将自己伪装成了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在处理公事上面,完全不徇私情。

承瑞帝能够忍常人不能忍,在诸皇子中笑到了最后,自然不是一般人,虽然林如海伪装的很好,可承瑞帝却依然怀疑林如海的本心,直到林如海“大义灭亲”,灭掉了宁国府、荣国府。

从明面上看,是宁国府、荣国府坏事做尽,犯了众怒,太上皇、承瑞帝迫于文武群臣的压力,不得不处理了宁荣二府。

林如海的手段虽然高明,却瞒不了太上皇、承瑞帝,这两人都知道林如海才是这件案子背后的主使者。

太上皇默认了林如海的做法,是因为他很清楚林如海的良苦用心,加上太上皇确实厌恶宁荣二府、贾代善诸子侄的所作所为,认为他们玷污了贾代善的名声,所以,太上皇顺水推舟,就坡下驴,抄了宁荣二府的家私,问了贾赦、贾政、贾珍等人的罪。

承瑞帝不了解太上皇和林如海之年的默契,还以为荣国府之所以倒台,是因为林如海“大义灭亲”,冒着得罪太上皇的可能,逼迫太上皇抄了荣国府的家。

就此,在承瑞帝的心中,“林如海”这三个字变成了“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代名词。

如今,太上皇得了“中风之症”,卧床静养,承瑞帝执掌朝政大权,林如海非但没有阳奉阴违,和承瑞帝较劲,反而十分配合承瑞帝的所作所为。

在承瑞帝的心中,林如海的身影愈发的高大了,处理林如海的心思也更为坚定了。

若是林如海是“权臣”,承瑞帝可能会犹豫,害怕林如海存了和自己“鱼死网破”的心思,承瑞帝虽然有信心彻底铲除掉“林党”在朝堂上的势力,却担心林如海临死的反扑给国家到来不利影响。

可是如今,林如海在承瑞帝的心中,俨然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完人”、“圣人”,自古以来,皇帝都喜欢自己的臣子是“完人”,可以为了国家,百姓,束手就擒,任凭子孙被问斩,妻女被卖为娼妓,人尽可夫。

承瑞帝执掌大权之后,雷厉风行地处理了十余家豪门,包括“四王八公”中的两王四公,虽然有林如海的配合,却依然需要善后十年。

这一来二去,一年的十年就过去了。

在这期间,承瑞帝并没有流露出“废立太子”的想法,依然十分重视太子,原因很简单,因为太子妃怀孕了。

太子虽然不得承瑞帝的喜爱,却是承瑞帝唯一的嫡子,太子妃肚子里的孩子,若是男孩的话,就是承瑞帝的第一个嫡孙。

太子是承瑞帝的幼子,承瑞帝已经有了近十个孙子了,但若论身份,这些孙子加在一起也没有太子妃肚子里的那个贵重。

承瑞帝虽然是庶子,却是“嫡长子继承制”的拥护者,这与感情无关,而是从古至今数千年形成的风俗习惯。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那就是——承瑞帝对太子妃肚子里的孩子充满了期待,若是男孩,承瑞帝准备像太上皇对太子那样,亲自教养,太子的地位,也会因此而重新变得巩固。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间,就到了承瑞十七年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