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一战定分晓(1 / 2)

加入书签

洛阳城经历多年战火,城防损毁严重,不过清初得以修缮,刘奇造反后,洛阳城也有所加强,而曹方占领洛阳,第一件事便是加紧了城防工事,城北依托黄河天险,建立了侧翼防御,从而限制了清兵围攻洛阳的可能。

甘肃提督周达武,记名提督、西宁镇总兵邓增两镇兵马是攻击洛阳的主力,这其中,年过八十的周达武以镇统制身份,统领攻击洛阳的三镇兵马,镇守西北多年,周达武对大清的忠心自然毋庸置疑,在他眼中,破虏军当然是不折不扣的反贼,他攻打洛阳,比袁世凯等人打德州还要卖力。

曹方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出力的清兵,他不敢大意,丢失洛阳责任重大,他很清楚,一旦清兵攻占此地,哪怕殷芳能守住开封,也将无力阻止清兵越过开封,东进或南下,那将导致青龙和白虎两军灾难性的后果。

他不指望能活着,只希望能将清兵拖住更长时间,让其伤筋动骨,双方鏖战月余,双方损失都很大,相比之下,周达武更加难过,三镇兵马轮番上阵,硬是那洛阳一点办法都没有。

坐镇潼关,杨昌浚忧心忡忡,六镇大军,已是陕甘,外带新疆精锐,居然搞不定河南这些贼人,朝廷多路战事齐开,头三板斧要是不能奏效,他深知大清国是撑不住的。

他对周达武有些失望,看了廉颇老矣……,杨昌浚希望攻打开封的乌鲁木齐提督董福祥能够为他赢得这场战争。陕西提督雷正绾、喀什噶尔提督张俊是协助董福祥攻打开封的两镇新军统制,三人中,那雷正绾有些看笑话的意思,并不十分出力,张俊虽说和董福祥交好,却也有些不同,他号称儒将,起先和董福祥造反,是因清军纵兵掳掠、蹂躏百姓,后左宗棠入陕甘督办军务,他也就劝说董福祥投降了,此番远道来河南,本也是有着平定反贼之心而来,他对忠孝节义是十分看重的。

应该说,张俊才到开封,协助攻击陈留也很猛,也想了不少办法,挖地道炸城墙也试了,然而城内破虏军比他想象得要凶猛,发现他挖地道后,直接出来怀抱炸药,轰塌了他的地道,让他损失惨重。

眼见攻城无果,张俊再出一计,越过开封,做出兵进山东举动,迫使破虏军出城决战,董福祥觉得此计大妙,与雷正绾商议,让其在外围埋伏,张俊让其子张孺珍率本协兵马西进兰阳,引诱殷芳出城决战。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儿子在兰阳照样攻不动,更让他不解的是,他做出东进姿态后,当地百姓抵抗猛然升级,从躲避不合作,转而开始偷袭小股出去侦察的人马,而一直让他头痛的游击武装,更是白天黑夜的折腾。

而殷芳则采取夜里出城突袭的方式,来威胁董福祥,让张俊意图诱使殷芳出城决战的计谋,没达到目的。

其实张俊想错了,哪怕他全镇都前出山东,殷芳也不会轻易出城,除非洛阳丢了,否则河南不定,清兵一部到了山东,也掀不起大浪,方大虎留守山东的两千骑兵,加上巡捕等地方武装,就足以让清兵举步维艰,何况破虏军开战时,确实兵员不足,但征召起来,也很快,虽说没经过训练,但固守城池,总是能行的,这一路打过去,清兵并没有足够的后备力量。

董福祥见殷芳不上当,恼怒不已,他不顾张俊劝阻,让马安良回军骑兵清缴开封周边地区,意图先控制住开封到郑州一线,消灭讨厌的地方武装。

张俊反对,是因为他知道,这些骑兵一旦放出来,后果不堪设想,但马安良部并不归他统辖,他只能忧心的看着这些骑兵耀武扬威的出动。

河南地势平缓,极利于骑兵作战,何况马安良部也算能征善战,面对的又是破虏军淘汰火枪的巡捕游击队,这场清缴演变成杀戮,乡下有些村子则遭到毁灭性的烧杀,巡捕游击队确实也不再游走,而是硬碰硬的和马安良打,损失相当惨重,为此,董福祥和马安良都得意洋洋。

更让张俊没想到的是,董福祥为激怒殷芳,让这些骑兵拖曳大量人头,在开封城外示众,这…….确实激怒了殷芳。

再次劝说无果,张俊做出个决定,他以确保开封和郑州两地联络为由,将本镇兵马后撤,董福祥知道他什么意思,这是要限制马安良的活动范围,对于这位当年一起造反的搭档,他唯有连说迂腐,却也不好驳了他的颜面。

张俊这个决定自然有他思想上的变化,他已经开始认真审视朝廷文书中的这个山东反贼。张俊也是造过反的,他很清楚,就是他和董福祥起事那会,也没有得到多少民心,这里的百姓,很显然,不会帮他们。

以杀戮来激怒敌人的后果是严重的,张俊没办法说服董福祥,唯有做些什么,以求心安。

城外清兵少了些,殷芳敏锐发现了,她决定出击,可以说,董福祥是迫使殷芳出城决战,但他招惹的是愤怒的朱雀。

那殷芳是否沉不住气?上当呢?这也不尽然,出城决战,有丢失开封的可能,并且影响整个战局,但事情都有两面性,清兵在城外胡作为非,百姓损失惨重,若放任不管,殷芳觉得,就算保住了开封,也会让河南百姓失望,这种情绪要是延伸到山东,后果比丢失开封还要严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