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 银钱价值(上)(1 / 2)

加入书签

五月中旬,圣学院里的东林报社终于刊出了第一期东林月报,东林月报跟以往朝廷的邸报不一样,除了刊登近期朝廷的一些人事变动和制定的政策以外,还刊登有各地主要商品的指导性价格。≧ 按以前的规定一两银子等于一石粮,田亩价格根据好田差田的区分定在六到十两,马价牛价也一样在六两一匹左右。后来因为商人觉得无利可图不愿意做某些生意,经过协商决定允许各地根据自己地方情况作一些浮动,这一下子就调动了商家的积极性。

朝廷强行定价有其弊端,就是当卖家觉得吃亏时不能涨价又不愿意卖,而当货物大产出季节时,买家又觉得按朝廷的定价购买自己会吃亏不愿意买,于是两种情况都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形。当然其优点也有,就是没有人能够在其中买空卖空一夜暴富,买方卖方都是在一种非常公平的原则下做买卖,当然这种公平是建立在商品流通缓慢的基础上。

现在根据市场变化而出现价格变动,最担心的情况就是官商勾结暗定价格,就算他们因为有人监督不会在进出秤斗上做手脚,但是在信息上有百姓不具备的优势,能够使他们在买卖时掌握先机。天启的原则就是不允许有人一夜暴富,允许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浮动,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商品流通,而不是为了让某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人说可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其他人一起走上富裕道路,但天启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

人都有不断膨胀的私心,这种私心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先富了想的绝对不是带动其他人后富,他先想的是能不能追赶上比他更富有的人。就算一个人的财富已经达到了一个难以继续大幅度增长的地步,他想的也是如何让自己的子女变得富有,还有他的亲戚朋友和对他毕恭毕敬的下人。即使他身边的人都变富了,他想的还是一脉相传的后代子孙能不能过得好,秦始皇不也想二世三世一路传下去传万世吗?由此可见先富带动后富只是一个带童话性质的笑话。

在天启的强硬要求下,政务院诸人都感到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又要浮动价格让商人感到有利可图促进商品流通,又要限制商人的利润防止出现暴利和暴富情形的出现,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抉择。政务院想了很久都不得其法于是向监政院求救让他们想办法,刘宗周和徐光启等人一商议,决定在新办的报纸上刊登粮食、土地、矿产等主要商品的指导性价格,同时要求各地将他们的定价和定价日期报上来公布。

朝廷的指导性价格是理论上的东西,到了各地自然允许他们增加减少,但是为了防备地方官员跟商家勾结暗中定价就要求他们报日期,报价格和定日期就是防止这些人搞鬼。比如说粮食欠缺的时候允许涨价,经过存粮和民间储存还有外地调配等情况综合分析,最后定价为一两二十文一石,先知道定价的肯定比后知道的人要占有先机。为了避免有人事先泄露,让各地报价并说明是什么时候公布的,在报纸上一公布让全国各地的人监督,如有不实的百姓可以举报。

如此一来就没有谁敢先泄露定下的价格,人人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保证了公平,也保证了推动商品流通的同时避免有人暴富。公开各地的价格也能促使商人去追逐利润,避免信息不明乱闯乱运亏本蚀财,这样做立即得到商人的欢迎,可以预见的是东林月报的很大一部分订阅者会是各地的商人。而且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给朝廷指明信息该在哪里先修路,如果有某些地方价格太高也没人愿意去做生意,肯定是道路不畅急切需要修路。

除了刊登各地商品信息外还有一个版面刊登小说连载,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拿来慢慢登载,当然也登载一些既清闲又有才的人写的新书,这些书的刊登使普通百姓成为买报的生力军。东林日报的行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官员们从中学习朝廷的施政方向,商人从中领略商机自不在话下,连普通百姓都有了一个大改变,据说很多人听人读报不过瘾,萌生了读书识字的想法。

东林月报一行就遇到了令人意想不到事,就是很短时间内就卖得精光,很多商家干脆就改行开始向报社提请签定代售合约,其受欢迎程度连高攀龙等人都感到吃惊。在这几年里,北京到南京的运河得到了疏通,6路也得到了扩宽平整,使得南北两京的交通有了一个显著的改变。以南北两京的主干为轴向东西辐射,并一路向南扩建到福建、广州等地,最后使全国每个省都有平整结实的高马路,使得快马往来的度大大增加,报纸也是通过这些路送往各省。

说实在话一开始修路时朝廷的政策有些不够意思,就是修路的人基本上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每天只是能够吃几顿饱饭没有其它酬劳,最多就是偶尔饭菜中有点油荤。不过后来朝廷也没有亏待他们,坚持到最后没有给累跑的人,最后都给他们安排了在路上收费和维护路面的事务。朝廷通过四通八达非常健全的高马路网运送货物,这些新行的报纸也是通过这些高路网分向各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