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二章 拿破仑是聪明人!(1 / 2)

加入书签

本地治里。

这座前法属印度殖民地现如今已经升起了红色的赤旗,也是现今陈汉在印度大陆上最大的一块殖民地——接近500个平方公里,堪比汉土中原的半县之地。

本地治里在法国人手里的时候只有现今的六成大小,但是在中国接手之后,靠着枪炮贸易,成功的把地盘扩大到了今日的大小。

对比实实在在的火枪大炮,土地对于印度王公们来说并不甚稀罕,尤其是并不怎么大的一块土地。

城市外的一个小镇上,今日格外的热闹,四五十名居民都拥挤在一间用砖头水泥垒砌的房屋,看着一群当地的阿三雇工将几个小箱子抬进屋内。

这是小镇里的镇长陈治中和‘大富豪’李相一起投资的一家商贸公司的本钱,两个人在小镇里都相当的有号召力,眼下的这四五十人就是响应他们号召的‘小股东’。

这家名字叫鑫源商贸公司的注册资本50000华元,除两个大佬自己凑到的35000华元外,剩下的一万五千华元就是眼下的这三五十位小股东凑齐的。可以说,今天过后这家私营股份企业就闪亮登场了。

而这间砖头水泥房就是小镇的银行储蓄所。

五万华元可不仅仅是纸钞,当中还有一些金银,现在全部要存进储蓄所。

自从印度地区恢复‘平静’以来,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额就迅速恢复到了战争之前的数额,而且还有更上一层楼的征兆。毕竟欧洲的战争也影响到了英国的工业和海路运输,而英国人的输入变少了,中国货的市场也就相应的变大了,而且对比英国人的商货,中国货价格更低廉。

就比如卷烟。

印度人口众多,烟草市场广阔无比。当中国的卷烟进入印度之后,这种新奇的事物就像在中国境内一般,迅速流行开来。

不管是中国还是英国人,都在印度进行烟草贸易,都在印度设立工厂。甚至连专门对阿片吸食者特供的加料香烟,在中国推行开来之后,英国人也迅速学习了过去。而且他们还返销到了欧洲自家的本土。

印度的烟叶种植面积在迅速扩大,出口到中国的高品质烟叶数量也从十年前的百十吨一年疯涨到如今过千吨,十年中增长了十倍。在如今的印度,高品质的烟叶根本就不愁没有销路。

虽然印度人由于自制香烟的需求与日俱增,很多土著王公贪图利益,也做起了卷烟厂,可他们的生产效率太低了。

陈汉这些年的卷烟工业发展下来,早就出产了转轮式卷烟机,由蒸汽动力带动,那速度比人工手动快太多了。只是卷烟成品的质量上面还有点小瑕疵,而且还有精制棉绒来作为过滤嘴原料,那工艺和效率甩开英国人都有三条街,印度土著就更不需要说了。

他们也就是靠着劳动力充沛,纯人工制作,生产处的劣质卷烟连烟丝儿都不能保证匀细,更不要说过滤嘴和里头添加精油、香料了。

英国人也搞出了一种手摇式的卷烟机,虽然不如蒸汽带动的卷烟机犀利,效率也不是纯人工可比的,而且质量保障比蒸汽卷烟机更好。中英两国看到了这个广阔的利益市场,第一个反应都是增强自己的生产力,只有印度人,纯手工,除了纯手工还是纯手工。

中英两国不赚他们的钱,赚谁的钱呢?

很快这卷烟就成为了印度的纺织业第二,印度出口原材料——烟叶,进口工业品——卷烟。

到现在烟草业俨然就成了中英两国在印度市场上可与纺织业相比肩的暴利行业了。

鑫源商贸公司做的主要是药品行当,要知道公司大股东之一的李相,他堂叔是陈安同的亲兵,那陈安同可是陈汉宪兵部队的老大。执掌军纪军规三十年,开国之初受封侯爵的大人物。

虽然李相他堂叔只是一个上士军衔的警卫员,但有这份关系在,他生意就好做的多了。

而陈治中陈镇长也是皇室远房亲族里的一员,血缘当然不亲近了,但多多少少也有点关系。

他们的商贸公司都可以搞到最最抢手的金疮药,还能搞到加料的卷烟。

在如今这个没有青霉素,也没有安磺的时代,添加了田七的中国金疮药那就是绝对的宝贝。而加料的卷烟更是被陈汉严格控制的。

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再大的关系,没有本钱也是白搭。陈治中跟李相俩人掏干了家底才凑够了买那啥用的钱,然后剩下的本钱就只有35000块华元了,发动群众,也才凑到了一万五,这本钱真的是很少很少。这点本钱在这一行当里打混儿,真的是小虾米入海啊。

而就在这家鑫源商贸公司成立的同时,本地治里第四座卷烟厂已经开工了。对比陈治中、李相两个人玩的那个50000块本钱的小公司,这座卷烟厂里单是工人就招募了300多人,总投入不下三十万。

卷烟厂直接雇佣当地廉价的印度人,开出的工资虽然对比国内的同行少的可怜,就让工厂的招募处差点被蜂拥而来的印度人给挤爆了。

也在这一天傍晚,一艘千吨级的飞剪艏船驶进了泰晤士港。这艘打着红旗的船只是产自法国,高类思和谢清高打埃及登陆,骑骆驼过了沙漠,在亚历山大港坐上飞剪艏船直抵法国,然后乘坐马车前往巴黎于拿破仑会晤后,直接在波多尔港乘船来到英国。

当船只靠上伦敦码头的时候,谢清高还能勉强保持外交官的仪态,而高类思几乎只能靠着侍从的搀扶才能走下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