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树典型(2 / 2)
对于养猪产业的前景,杜远舟是十分看好的。猪肉是我国的主要肉食,猪肉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着我国cpi指数的涨跌,因此,政府对生猪饲养产业一直十分重视,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扶持生猪生产。不过,国内养猪业集中度非常低,成本控制难度大。国家的政策导向是支持鼓励规模化养殖。
杜远舟知道,虽然养猪业前景不错,但百姓来养殖,多数人是不会认同的。毕竟前期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具有很大风险性。
宁可受穷,不愿冒险,这就是当地老百姓的特点。由于村民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资源,缺乏经济意识。缺乏文化必然导致观念落后,很多人商品经济意识不强,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投资;少许人有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老一辈村民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所以,这也是杜远舟带领村民发展养猪产业的最大障碍。
看着赵玉田走出门去,杜远舟坐在办公桌前,点燃了一根烟,然后不紧不慢翻阅起调研报告。
认真翻阅一遍,杜远舟大体上还算满意。这份报告写的很详实,将自己的一些观点都糅合了进去。但可能是视野有限的原因,有许多地方描述得不够完善,太过于泛泛,也缺乏足够的创新和前瞻性。
沉思片刻,他拿起了笔,在报告的空白处有添加了一些内容。然后他反复看了两遍,见没有问题了,便交给综合办,让他们照着修改后外稿子,重新誉写一遍,然后复印数份,留作开会用。
随后,他又亲自拿起桌上的电话,给马关镇农村信用合作社主任打了一个电话,希望他给予爱民养猪场一些贷款上的支持。
对于杜远舟的要求,对方一口答应了下来。虽然农信合属于垂直管理,但地方党政实权领导,还是不能得罪的。再说了,杜远舟的指示,也算是合情合理,并不违规。
为了树立刘爱民这一典型,杜远舟可谓不遗余力。前几天调研的时候,刘爱民已透露出想修建一家大型养猪场的想法,杜远舟当然双手赞同,并答应为他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其实,技术上还算好解决,主要资金,杜远舟给他两个建议,一是和别人合作,二是借贷。如果借贷的话,他可以亲自出面帮着向银行机构打着招呼。
在一番衡量下,最后刘爱民决定借贷投资大型养猪场。这和杜远舟树立典型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相信,只要刘爱民的养猪场做大做强之后,赚到了钱,很快就有许多村民开始跟风。那时候,政府再一号召,在整体做一番规划,马关镇生猪养殖产业就会快速发展,水到渠成。
之所以要打造刘爱民这个典型,完全因为杜远舟太过了解国人的从众心理。国人的从众心理似乎与生俱来,而对这东西的评论也不少,大都在讽刺、取笑,可惜的是,就算再多人认清这一点,同样打击不掉这种现象——即使是那些讽刺别人的人。
这让杜远舟想起了以前一个笑话:一个县官新上任,听说这个县的男人都怕老婆,他很好奇到底有多少人这样。于是他召集了所有男人在县衙门前。他跟那些男人说,“请你们中怕老婆的找在左侧,不怕的站在右侧。”等分开了之后,他发现只有一个男人站在右侧,他便问那个男人,“你为什么不怕老婆啊?”男人说,“我老婆告诉我,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笑话是说“怕老婆”的,但却小小地提了一下从众。“人多的地方,就算有危险,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受到危险。”这样的从众心理很奇怪,但古今中外以来人们都是如此。
美国心理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可见,从众心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从众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大街上有两个人在吵架,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一个人先看见了,第二个人跟了过来,结果,人越来越多,最后连交通也堵塞了。后面的人停了脚步,也抬头向人群里观望。这就是一种人性,体现了榜样的力量。
大多数人抨击这种现象,杜远舟却认为,从众心理有其消极的一方面,也有其积极的一方面,关键如何去利用引导,尤其作为一位领导干部。他就是要把刘爱民这个典型树立起来,让人都看到利益,主动跟着模仿,这样推广养猪产业才能事倍功半。
当然了,生猪养殖产业并不一定适合所有村子。大多数养殖业是受到地形、道路灯等因素影响的。所以,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是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根本。
杜远舟自然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在的庞大农村支付计划中,除了发展养猪产业,还将继续推广菌类养殖,逐渐在相关村落扩大养殖,使其向规模化发展。这也是他发展农村养殖经济的重要一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隆重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