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砸到头上的馅饼?(1 / 2)

加入书签

范无病突然来到西非谋求铁矿石开发,实在是有些出人意料。

虽然说范氏投资集团在澳大利亚出手,拿到了铁矿石项目,占有了两大矿业公司之间的空白区域,但是范无病的心里面并不是很踏实,总想着要多开发几处矿区,掌握在手里面才有些底气。

西非,这是一块儿几乎被世人遗忘的角落,却有着相当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吸引着范无病的目光,假如这一次谈判顺利的话,他打算在这边儿投资五十亿美元左右,以便开发出一条铁矿石开采和运输通道来。

西非国家的铁矿石资源丰富,范无病是记得很清楚的,西非几内亚的铁矿石储量有一百五十亿吨之多,已探明的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少了,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铁矿石含铁品位高达百分之六十到八十,而且矿体埋藏浅,富矿多,品位高。

如今的矿石勘探技术进步很大,找矿范围扩大后,相信还可以勘察出不少新矿区来,范无病依稀记得,塞拉利昂北部就有一处储量上百亿吨的磁铁矿藏,其他利比亚、喀麦隆、科特迪瓦等国的铁矿储量也非常可观,都是值得关注的。

到了现在,世界上各跨国公司已经成功布局全球矿产,剩下的西非,这是未曾开垦的宝藏,更关键的是,范无病这一次赶了一个大早儿,在别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率先来到了这里,亲自来谈生意。

在如今的世界铁矿石垄断集团作用下,三大矿山的要价不断上升,占到了中国进口量四成以上的澳洲铁矿石,价格上涨速度更快,每吨价格已经高于印度矿五美元,比运距更远的巴西矿高出了十美元。

虽然说范无病也算的上是澳洲铁矿石的三大巨头之一,但是此时范氏投资集团在澳洲的铁矿石产量还没有达到预期,再加上范无病担心澳洲政斧会对自己的铁矿石价格策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便觉得不能把自己在一棵树上吊死,开发西非等其他地区矿产,以制衡国际矿山,从而增强范氏投资集团在铁矿石产业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想要垄断一个地区的铁矿石行业,显然就是要经过竞争的激烈的,这也是一个常识,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一个大型的矿区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勘探出来的,当这一点得到确认的话,大家都会蜂拥挤向这块矿石大餐,谁能啃下一块肉,都是一个悬念,像是范氏投资集团这样的原本并不是铁矿石行业中的巨头的新晋企业想要参与当地的矿业开发,显然是要跨越过很多障碍的。

西非地区的矿区之所以迟迟没有入得各大矿石巨头企业之眼,主要就是因为这里的基础设施落后。当地的基础设施差,严重阻碍着矿业开发,进入这里开采矿石,必须兴建港口、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因此范无病算过一笔账,正儿八经地采矿倒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想要将铁矿石运出来的话,怎么也得花掉自己四十亿到五十亿美元,在几内亚和利比里亚建设矿山、港口和铁路。

范无病看中的,是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他过来的时机刚刚好,这边儿的矿山开发权还没有卖出去,如果范氏投资集团取得了西芒杜矿区的矿山开发权,然后开始进行钻探等前期作业,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一推出,那可是非常上算的一件事情。

西芒杜矿山项目处内陆,距离沿海地区九百公里,铁路、港口建设不仅仅占用大量资金,更重要的是时间,范无病预计,即便是顺利的话,西芒杜项目能够在两年之后正式投产就不错了。

当然,开发西非铁矿,还有其他问题,比如政治稳定、当地税收、以及人力资源等问题。

但中国企业开发非洲矿业,也有一定优势,优势直接来源于既往在非洲的中国企业良好形象。中非经贸往来密切,有所谓的传统友谊,这一点范无病如今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

范无病也有考虑过,如果能够说动内地政斧实行对非洲国家大部分的产品享受对华出口免关税待遇政策,那么中非国家层面的交流将会更加顺畅,为范氏投资集团开发西非矿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诚然,中央政斧不可能做出损公肥私的事情来,范氏投资集团肯定需要有所回报才能够促成此事,但是范无病也很清楚,中非之间的贸易额也就是那么回事儿而已,但是自己对于中央政斧的重要姓则是不言而喻的,高层肯定是会卖这个面子的。

抱着这种想法,范无病对专家组的要求就是尽量降低对方的条件,为自己购买矿山提供便利,不管怎么说,只要对方的条件不是太离谱儿的话,这事儿是可以谈成的。

事实上范无病这一次过来也是有很大的优势的,最主要的,就是西非矿石目前无人问津,而且他们也没有把这东西当一回事儿,毕竟是开采太容易了,运输又困难,所以只能是贱卖了事儿,并没有太高的奢望。

可范无病所想的并非是只买点儿现成的铁矿石,他的意图是整个矿区的开发权。

正因为如此,尽管范无病在同陆青桐看狮子看大象,但是心里面总是装着许多事情。

陆青桐虽然涉世未深,但是女孩子的天生敏感让她感到,范无病心事重重。

在外面逛了一天,专家组就联系范无病,表示双方之间存在一些比较大的分歧,比如说他们对于价格并不是很关心,反倒是希望范氏投资集团能够投资建设一个双方共有的加工厂,由他们来负责设计建设运营,把铁矿石的品味从百分之六十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但是他们的加工厂的投资是中国类似的企业的投资的一百倍以上,这让专家们感到非常费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