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论政(2 / 2)
军心方定,李信和吉楞比便将城中五千余士卒,打乱混编,仿大明团营军制,全数归入了奋武营。
人数增多之后,在管队之上,又设立了领队、把总和都指挥。
四个总旗,设置一领队和一管队,各有所管,战时由领队出征,闲时由管队所辖。
所有的管队,都归属大都护府管理;而领队,则由营中将领统辖,两者互不干涉,使将兵得以分离。
军议三ri之后,城中所有守军,才完成整顿,全数归入奋武营,李信自任都指挥。
金志赫这才松了一口气,对李信说道:“大局定矣,可以招兵买马了!”
李信皱眉道:“如今又无战事,五千人守城足够了,何必再多招兵马,一个小小的平壤城,花光了钱粮,我们就只能束手待毙了。”
金志赫摇了摇头:“元帅,据探子来报,皇太极已派兵南下,将与我军会猎于平壤以北!战事一起,五千人,远远不够,至少得扩至万人!”
“谁为统帅?”
李信对皇太极的反应,并不觉得奇怪,他只占据了平壤。肃川以北,都在阿济格和岳托等人的手里;中和以南,又是阿敏的地盘。
在李信叛立之后,阿敏并没有急着南下,而是驻军平山,主动遣使与朝鲜议和。
尽管朝鲜众大臣都不愿与金国议和,但国王李倧力排众议,决定亲自接见来使,同时派出权琎,持朝鲜求和国书,前往平山。
双方使节往来频繁,阿敏似乎没有了南下的打算。
“代善为帅,前锋是员小将,多尔衮,”金志赫笑道,“阿济格的弟弟。”
“将爱尔礼送去平山了么?”
李信见过多尔衮,对那个狡诈多变的少年,印象颇深,不过多尔衮名声不彰,倒也没有被他放在心上。
他眼下最关心的,反而是阿敏的打算。
夺取平壤城的当ri,他便向周边所有城池的金军宣告,拥立阿敏为金国大汗,并释放了阿敏的长子爱尔礼。
“阿敏的心思,金国无人不知,将军拥立其为大汗,又据守平壤,杀了济尔哈朗,将他逼得没了退路,”金志赫说道,“将爱尔礼送去平山,便是元帅的善意,阿敏自然不会不知,与李倧的议和之举,无非是想松懈对方的戒备,从而一举破敌。”
“阿敏不破汉城,”金志赫最后笑着说道,“前有狼,后有虎,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两人正谈笑间,扎图进来禀报道:“有一汉人秀才,在堂前求见,愿为元帅的幕僚。”
“汉人秀才?”李信不由奇道,“这平壤,怎会有汉人秀才?”
扎图回道:“此人泛海而来,自称山东闵氏后人,又有闵再兴大人的引荐。”
山东闵氏,出自孔子的弟子闵损,天下姓闵的,十有仈jiu,都是他的后代,就连朝鲜的名门骊兴闵氏,也自认是闵损的后裔。
闵再兴,就是投靠李信的闵氏庶出子弟,任职平壤议zheng fu吏曹。
闵氏在高丽时期,便是朝鲜国内望族,名臣辈出。到了朝鲜时代,更是权倾天下,不过在第一次王子之乱后,闵氏逐渐走了下坡路。
直到中宗反正,闵氏才重新振作起来,声势虽然大不如前,但也算是朝鲜名门。
“又是一个大言不惭的家伙。”
同样出自朝鲜名门的金志赫,对其它的名门,有着天生的敌对情绪,尤其是每当那些人论起家谱时,妾生子出生的金判尹,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
“将此人关入府中地牢,”李信挥了挥手,对扎图说道,“三ri之后,倘若还有力气,便带他来见我。”
扎图迟疑了一会儿,低声道:“此人说元帅危在旦夕,他有一策,可保元帅无恙!”
“斩了这厮!”
金志赫的心头,不由冒出一股无名之火,方才这句话,通常是他拿来装神扮鬼的,这个姓闵的秀才,居然在关公门前舞大刀,活得不耐烦了不是?
“将他召进来。”李信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并没有理会金志赫。
金志赫心中一跳,不敢再多说半句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