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铁血之路(四)(1 / 2)

加入书签

田重进来到蔚州城下,蔚州城乱成一团。

有的要战,有的要逃,有的要投降。

蔚州主将是萧啜理,监城使是耿绍忠,萧啜理是契丹人,当然不会想投降了。耿绍忠是汉人,他的父亲耿美是契丹奉圣节度使,弟弟耿绍雍是契丹三司使,因此耿绍忠对契丹是死忠。前段时间耿绍忠领同州,正与辽圣宗呆在遥乐河春捺钵射鸭,闻听宋朝大军北伐,萧燕燕匆匆忙忙让耿绍忠前来蔚州担任监城使。

正是他与萧啜理将大鹏翼的溃兵收拢起来,对飞狐关组织了两次反扑,可惜被田重进轻松的击败了。

看到蔚州城中的局势,耿萧二人私下里商议了一会,认为他们眼下的状况是挡不住宋军的进攻,因此计划将城中想投降的将士全部杀死,然后带着城中的豪杰逃向辽国。

谁知道事情泄露,蔚州城中左右都押衙李存璋与许彦钦二人先发制人,率领手下,突然发起袭击,将萧啜理与守卒千人全部击杀,耿绍忠生擒活捉。

然后派人对田重进说,我们杀死了辽国主将与官员,向你投降啦。

田重进有点儿不大相信,不象啊,蔚州城辽国官兵很顽强的,通过两次反扑就能看出来,难道是诈降。

特别他去年组织了西北战役,曹光实是怎么死的,太清楚不过了。

想来想去,看了看左右,看到了荆嗣。

当然,田重进心中仍在发誓。下次绝对不会跟着这小子跑,不过手下有这个将领。那才叫真好用啊。

便将他喊过来说:“蔚州城中说投降,本官又不知真假。想让你进城看一看,你怕不怕?”

“不怕。”

“真不怕?”田重进忽然大笑起来,这个家伙估计根本就不知道怕字是怎么写的。咱说错话啦。

便让荆嗣率领几十个勇士,用挠钩扔到城头上,顺着绳子翻进城中。

荆嗣见到了李许二人,李许二人将情况一说,并且带着他看萧啜理的死尸与关押起来的耿绍忠,耿绍忠看到李许二人来了,泼口大骂。这大约不会是假的了。至少从那么多死尸上能看到有许多是契丹人,长相多少有些区别的,为了诈降,生生杀死这么多契丹人,想来二人也没那个胆量。

荆嗣带着部下又翻下城头,说是城中真降。

那就准备受降吧。

到了第二天,李存璋将城门打开,放宋军进来。

忽然城中涌出无数敌军,在城门口与宋军激战。生生将宋军阻在城门附近。

田重进感到古怪,因此手一挥,说:“荆嗣,你还借助绳子进城内看一看。”

荆嗣又拿起挠钩。带着部下从城头上翻进城中,一打听明白事情经过,萧啜理与耿绍忠想将想投降的李存璋与许彦钦等人杀死。被李许二人得知,他们先发制人。杀死了萧啜理以及他的近千名部下,但城中还有军队。并且数量不少,大多数是大鹏翼手下的败兵,这些人从山后各州集结来的,不知道蔚州城中的情况,因此观望,并没有插足。

今天李存璋开始放宋军入城,这些人也知道真相了,因此阻止宋军进城,并且围攻想投降的人。

荆嗣带着手下杀了进去,将这些想投降的人从叛军中营救出来,集结到安全地带,然后出城问田重进怎么办。

“继续救人哪。”田重进道。

宋军北伐不是打过了就撤走的,而是来占领的,这些想投降的人以后才是宋朝的忠诚子民,必须救。

荆嗣于是又从绳子上翻进城中。

陆续地将这些将士从叛军中营救出来,送到了安全地带。至于城门口的叛军,还是让主力部队来解决吧。俺们人少啊,再说也不能让俺一个人将功劳全部占有吧。

但一会儿他又呆不住了,看着黑压压的人群,这么多人皆归俺管哎。他的指挥使里也有好几百人,可他只是副指挥使,并不能说是归他管。因此心情雀跃,这么多人得干点事吧。于是想到一件事,正好大军迅速赶到蔚州城下,后勤跟不上,军中缺粮,他将其中一员将领喊出来,问城中粮草在哪里。将领将他带到粮仓。

城门口还在激战,叛军将宋军仍然堵住,于是荆嗣指挥着降军,将粮食先从城头上用绳子放下去。城门口慢慢打吧,我先将粮食送给你们,城门口打,打好了,后面也将饭做好了。

估计做饭的粮食够了,开始收集物资,准备送回军营。

但这时候辽国大部队来了。

蔚州城终不是大城池,大鹏翼还有许多部下逃回了蔚州,城中住不下,许多军士安扎在城后郊外。大部分人在城门口堵截宋军进城,有人却跑到后方将城中消息通知。

这支军队匆匆赶来。

今天荆嗣带进城的人马更多,包括其他六名军校。有的不怕死,有的怕死,副都指挥使江谦便开始胡言乱语,一时半会大军进不了城,不如咱们先撤退吧。

两人都是副职,若不明白,可能认为他们是平职,实际不是,荆嗣仅是副指挥使,就是副营长,江谦多了一个都,实际就是副军头,一都指挥使下辖数个指挥使,若按后世军衔来区分,那就是副军长,不过宋军编制,从指挥使直接跳到了都指挥使,中间少了团旅师三个级别。

说江谦高了一个级别也行,高了好几个级别也行,反正官职远在荆嗣之上。

因此江谦一说,翻进城的宋军就有些胆怯了。

荆嗣也没有多话,手起刀落,将江谦斩杀。

然后带着手下,根本不顾敌众我寡。就迎头杀了上去。

双方惨战,包括荆嗣一共六名军校。其中四名军校壮烈牺牲,看来就是不要命。也要武艺好,武艺不好,学习荆嗣下场很悲催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