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困难重重(2 / 2)

加入书签

“第二个方面,农民对药材的市场前景不是太明朗。因为药材不像粮食,国家会给一个指导的价格。所以不管怎么样,粮食都不会贱到哪里去的。但是药材就不一样了,要是玉阳县的企业就是不收购,或者故意压低价格的话,老百姓也没有办法,因为除了玉阳县的企业收购。,其他的地方也不需要我们玉阳县的药材。”

“第三个方面,随着玉东镇的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每个家庭的种植面积也增多了。大家通过种植粮食,一年的收入足以让这一家人过好这一年。所以大家也不愿意冒险种植药材.”

徐北川分析的十分有道理,对于老百姓来说,不敢冒险,而且也承受不起遇到风险带来的打击。

赵华的面色有点沉重,确实种植药材大家心里都没底。而且就算是他赵华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毕竟这是一个新发现的药材,以前谁都没有种植过,一点经验都没有。虽然农科院的专家们认为,这种植物在玉阳县还是很好种植的,因为野生的坏境都长的非常的好,所以种植的问题应该不大。

但是理论归理论,毕竟不是实践、在实践上还是会遇到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赵华也不禁有些担心,玉阳县的制药工程除了需要大额的投资,还需要大量的原料。

但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没有退缩的机会了。

赵华说道:“也就是主要有三点不利的因素,总结一下分别是药材种植没有经验可以参照,担心药材卖不上价格,最后就是种植粮食足以支持家庭收入。”

徐北川点了点头,不亏是县长,只是听了一遍他的阐述,就能总结出来。赵县长提出来的制药产业,徐北川知道这个产业的规模相当的大。一旦成功的话,玉阳县的老百姓能够从中获取很大的利益。

但是老百姓需要看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行,否则就算磨破嘴皮都是白费。在没有看到既得利益的时候,群众是不会冒险的。

徐北川虽然很想帮赵华,但是他也是无能为力。

对面走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见到徐北川,显得十分高兴,连忙迎上前去,笑呵呵的说道:“嘎子。你怎么有空回来的。”

“大舅,您老这是干嘛去啊?”徐北川搀扶着走上前的老者,问道。

老者无奈的摇摇头,说道:“你也知道我的老毛病,胃病又犯了,去镇上抓点药。”

徐北川向赵华和贾全成解释道:“这个是我远房的表舅,多年的老胃病,一直吃着中药。”

贾全成和赵华点了点头。

徐北川有转头对老者说道:“您老这个时候去,晚上能赶得上回来吗?三驴子呢,他怎么不骑自行车去帮你抓啊!”

“这二位是你的同事啊!”老者好奇的询问道。

能和镇长走到一起的。想必也是大官,。在农村人的眼里,镇长就是了不起的大官,一般是见不到的。

老者继续叹息的说道:“你还不知道三驴子吗,前几天卖粮食得了一些钱,现在在赌场上呢。几天前就答应给我买药了,一直等到今天,实在受不了了,求人不如求己。今天天气暖和。吃完晌午饭,我就想自己跑过去买。”

徐北川尴尬的看了看赵华,解释道:“赵县长,其实我表舅说的赌博也不是什么大赌。就是冬天农闲的时候,农村人没什么事情,大家凑在一起乐呵乐呵。这个三驴子其实对我表舅还是挺好的,就是贪玩。玩起来什么都忘了。”

“你不用给我解释,农闲的时候大家凑在一起玩二把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农村没什么娱乐活动,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这个情况比较熟悉。”赵华说道。

在农村赌博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农闲的时候。农村人本来就没什么娱乐活动,要是农闲没事的时间,在不玩二把,那可能就会出事了。人一旦闲暇下来,就容易乱想。倒是忙起来,就没有太多的其他想法。

在h省的一个县里,县政府曾经下令全县禁赌。只要耍钱就抓,抓住了就狠狠的罚款。不带点花,大家玩起来也觉的没有。结果在农村地区,打架斗殴的事情是比比皆是,本来安详的农村变得鸡飞狗跳起来。

直到后来取消了禁赌,农村才又恢复了平静。

赵华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他知道农村的赌博不过是耍些小钱,不会伤筋动骨的。而且赌博是一个运气的问题,今天赢明天输的,但是要经常耍的话,扯下来,倒是也没什么输赢了。

“这个三驴子,我回去批评他。大舅你现在去镇里可不行,路这么远,回来天都黑了,摔了可不是开玩笑的。你跟我回去吧,我让三驴子骑车给你去买吧。、”

那老者似乎很信奉徐北川的话,便同赵华他们一起回头了,徐北川指着赵华介绍道:“大舅,这位是我们玉阳县的赵县长,另外一位是我们玉东镇的党委书记。”

老者大惊失色,这个年轻人居然是县长,看他的年龄好像还没有嘎子大呢。在农村人看来,县太爷可是了不得的大官啊,慌忙对赵华鞠躬道:“赵县长,你好。”

赵华连忙扶起老人,笑着说道:“老大爷,您这么大了,给我这个小辈鞠躬,可是折了我的寿啊!”

“您可是文曲星下凡,我这个老头子给您鞠躬是理所应当的。”老人显然还是老辈子的思想。

赵华笑着搀扶着老人,老者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赵华倒是很喜欢和他聊天,虽然老人的方言很重,需要依靠徐北川这个翻译,但是赵华还是津津有味的说道:“老大爷,今年高寿啊!”

老大爷倒是幽默,说道:“惭愧,惭愧,小生还年轻,今年不过才古来稀。”

一旁的徐北川对老者文绉绉的样子显得很无奈,苦笑的解释到:“在我大舅的年代,他算是村子里的文化人,度过几年的私塾。”

赵华笑了笑,说道:“七十岁的老人还有如此的精神头,确实不简单。大爷,你们的日子过的怎么样啊?”

“前些年不太好,每年打的粮食都不够家里吃的。但是自从嘎子当上了镇长,带领大家开垦了后山,如今粮食够吃了,还有点结余可以卖点钱,贴补一下家用。”说的徐北川,老者似乎很骄傲。

赵华点了点头,说道:“现在的日子好过了,有什么打算》?”

“农村人有什么打算,本本分分的种粮,期盼一个好的年头,风调雨顺,粮食够吃,当然有点闲钱,日子就更美了。”老者似乎对现在的生活相当的满足。

望着老人幸福的样子,赵华才知道他面前的道理有多艰难。想要打破农民墨守成规的想法,尤其是玉阳县这个闭塞的小县城,确实相当的困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