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哄骗(1 / 2)

加入书签

他说,朱纬能给她荣华富贵,既然割舍不下,就回去。他承认他现在给不了朱纬所给的那样的荣华富贵。

这句话,又认定她是贪图荣华富贵之人。

杨柳被说得心里很乱。

不知道哪里出错了,反正这么自私离开,她高兴不起来。

心里犹豫,就让心上人再给他两日的时间考虑。而心上人思念心切,只给了她一日,就要求见面时能听到她的决定。

杨柳心乱如麻,碰巧沛王府的杜老夫人邀他们一起过来商议婚礼的事。

她就来了。

见到朱璺,觉得可以告诉她,寻求帮助,就小心翼翼地把这一桩隐情闪烁其词地吐露一二,想不到牵出的线头,被朱璺慢慢地拉扯开来,抽丝剥茧般,所有的事都弄得一清二楚了。

私奔的事,她本不想告诉朱璺。

杨柳有点懊悔,万万想不到朱璺这么聪明,很快就看出了苗头。

朱璺没有表现得大惊失色,只是斯条慢理地替她分析其中的利弊,没有表现出激动,这也是她想不到的。

相比之下,她已经伤心到现在!

朱璺又道:“杨姐姐,你之所以伤心,不正说明,这不是喜欢是伤害吗?”

杨柳微愣。

“难道这不是在乎?妹妹,我心里真得有他。”杨柳思绪有点错乱。

她一直觉得自己是在乎。

两情相悦的人太在乎彼此,才会为他流泪吧。

朱璺接下来的话又让杨柳再次大吃一惊,“杨姐姐,在乎是为心上人流泪,可是你是矛盾纠结,在为自己流泪呢。他的提议,让你难过了,因为你不舍,你放不下家人。我不相信,他会放下他口中所说的那个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的母亲。他没有对你的家人作出安排,那么,对他的母亲作过安排吧?”

杨柳脸微红:“他说把婆婆一起带上,远走高飞。”

婆婆!

无媒无聘的,没名无份的,连婆婆都叫出口了!

朱璺望着那张青春羞涩的面孔,没有办法骂她。

朱璺的无奈转为轻笑:“杨姐姐,那你岂不是伤了家人的心?他的家人又没有什么可伤心的?难道他不替你担心你的家人吗?他不担心,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大哥、堂叔堂母,会怎样伤心呢?”

杨柳捂着脸,无声泣道:“我怎么不担心呢,所以才想找个人说出来,宜安,你不会告诉我的家人吧?”

这件事关系重大,朱璺不敢掉以轻心,杨柳显然在这件事上没有主见。

朱璺不和盘托出自己的决定,若立马明确地应下来,反而让杨柳减轻了内心的压力。

有压力才知道清醒。

朱璺模棱两可道:“我当然是为杨姐姐好,我又不想从杨姐姐这里捞什么好处。”

“宜安,你这话好像含沙射影啊。”杨柳抬起头,矛盾纠结地握着杯子,望着地面发呆。

她身子微颤,好像心寒,要从杯子上汲取温度。

朱璺淡笑:“杨姐姐多虑了。宜安的确不想在你这里得到什么,所以没有什么想让你为难的事情。”

这么说,杨柳应该能醒悟点什么吧。

直接说那个寒士的不是,杨柳可能会认为她势利。

这么委婉地旁敲侧击,依杨柳的聪慧,应该能明白些什么。

“宜安,你是说,让我为难的事,是在我这里有所求?”杨柳愣了一愣,把她的话按照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杨家是典型的诗礼之族,男子四十无子方能纳妾,以至于杨家人口单薄,但人际关系也不太复杂,杨家的太爷生有杨梁和杨渠两子。杨梁生杨康和杨柳,杨渠没有儿子,但生了五个女儿,夭折三个,杨柳故而排行老七,与朱璺的排行相同。

杨柳的婚事,由杨渠作主。

现在杨柳突然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寒酸小子拐骗走,杨渠若得知,还不活活气死。

他对杨柳付以厚望,人尽皆知。

好不容易替杨柳挑到了沛王爷的长公子,而且还能帮衬到杨家老小,杨渠和杨二娘,把杨柳看得很大。生怕有半点闪失。

杨柳也很害怕。

因为堂叔和堂母对她太看重了。

大哥又常常在她这里夸赞朱纬不是纨绔子弟,能看得明白东西,不像那些无病呻吟的士大夫,赞叹朱纬不讲虚的,做事情很实在。

但是这一实在,在有些人眼里,就变了味,比如寒士们就批判,为富不仁。

至于是不是不仁义不仗义,也要看有些人值不值得帮。

朱璺盯着问杨柳:“他对你有过要求吗?”

依朱璺的判断,这个寒士母子相依,强调着她母亲的辛苦,至少会提出一个要求,照顾她母亲。

杨柳想了想,摇摇头,道:“他不会对我提出要求的,只要孝顺就够了。他希望我好,他说了出人投地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能有个好生活。”

“杨姐姐,难道你现在过得不是好生活吗?”朱璺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她还想要怎样的好生活?

若现在的生活不好,能指望一个比自己过得不好的人,给她更好的生活?

杨柳愣住了。

朱璺看了她一眼,奇道:“好像听你说,他们母子相依,他的生活过得不好吧?”

是啊,他的生活过得的确不好,管家的远房亲戚,他母亲年轻时给人家帮佣,供他读书,希望他出人投地。

杨柳迟迟说不出话。

“那么,他想出人投地的想法,在没有遇上你之前,已经存在,而你,善良单纯,孝顺乖巧,是个很贤惠的姑娘,若为人妻子,一定能帮得上他照顾好母亲,他喜欢你这些,却深知配不上你,只能说,你是他更想出人投地的动力。”

“对啊,他说过,因为我,更想出人投地,我就是他想要的幸福,是他努力读书的动力。”杨柳吃惊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