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1 / 2)

加入书签

李安说的没错,若不是他提出全面普及基础教育,让所有孩童都能入学,并相继提出了一大堆的要求,包括小韦在内的礼部官员也不会如此辛苦,所以,作为礼部的官员,在心里埋怨李安也是人之常情。

这就好比后世的教师,本来教书教的好好的,突然来了一个扶贫的任务,而且,还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自然会让很多教师心怀不满了,但就算是心里有埋怨的,可这必定是上面下达的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所以,就算心里有些埋怨,但肯定还是要去完成的。

小韦身为礼部郎中,主要负责此次推广,是最为辛苦繁忙的,所以,李安觉得小韦心里有埋怨也是很正常的。

“哈哈!李侍郎说笑了,虽然累点,但若不是李侍郎提出普及教育,下官也没有机会升任这从五品的礼部郎中呢?这可是连升两级啊!”

小韦笑着说道。

他之前的品级是正六品上阶,也是刚升迁不久的职位,如今的官位是从五品上阶,这可不就是连升了两级么,按照他的年纪这么小,至少也应该再熬好多年才能获得一次升迁的机会,如今,刚刚升迁完没多久,又来了一次连升两阶,他的心里怎么能不高兴呢?

虽然小韦是世家大族,有强大的靠山,但就算是权贵家的子孙,在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升迁这么快的,能够快速升迁的都是极个别的现象,大部分人都是很多年才能上升一阶的,而普通没有靠山的科举人才,甚至要熬十年才能上升一级,严重一些的官员,一辈子都是七品芝麻官,始终不能获得升迁的机会,这些都是常事,毕竟,官位是很有限的,越高级别的官位就越是稀少,想要升迁是非困难的,就算是在大官遍地走的京城,想要升迁都不是那么容易,就更别提官位不多的州县了。

所以,小韦能够一下子升迁到从五品上阶的官位,心里是非常满足的,对李安只有感激,没有丝毫的埋怨,尽管工作非常疲累,但他还比较年轻,这点辛苦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相比于获得升迁的机会,辛苦一点那简直就是屁大点事儿。

“哈哈哈!小韦能如此想,那真是太好了,没事的,辛苦也就是这一阵子,只要全面普及工作完成,小韦就能好好的歇一歇了。”

李安笑着说道。

任何事情都是开头难,往后越来越轻松,要不也不会有万事开头难这句话了,只要开头的事情办好了,后面小韦就不会如此辛苦了。

小韦连连点头,对李安的话表示认可,并开口问道:“李侍郎此次前来,究竟所谓何事啊!”

在小韦看来,李安应该不会就是过来看一眼这么简单,肯定是有事儿。

李安开口问道:“小韦啊!普及教育进行的如何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少人愿意出资办学了。”

“回李侍郎的话,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百多人开始兴办学堂了,还有更多的人也有意向,只是还没有选定位置,相信最多半年时间,京城预设的学堂位置,都会建立起普及学堂的。”

小韦开口说道。

李安非常满意的点头道:“好,很好,非常好,已经有一百多人追随本官兴办学堂了,这是很不错的开始啊!对了,都是哪些人,已经进行到什么阶段了?”

光有人兴办学堂还不够,还要认真负责的兴办才行,若只是为了沽名钓誉而做做样子,那就没有多大意思了。

小韦开口回答道:“回李侍郎,目前兴办学堂的有一大半都是京城的权贵,商人参与的不足三分之一,而在进度方面,自然也是权贵进展的较快了,除了李侍郎之外,就属右相家的几个学堂办的最快了,听说右相为了早日完工,调动了城外的驻军,贵妃的姐姐为了加快速度,把庄园的仆役都调来干活了,兴办的学堂颇大,比李侍郎办的学堂还要大上许多,估计容纳三千人应该不成问题,对了,下官叔父也兴办了一处学堂,为了赶进度,叔父与几位堂兄弟亲自去干活,估计三个月之内肯定能够完工,还有赵侍郎,英国公,南郡王……”

听着小韦说了半天,李安突然觉得,商人占比较低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不想办学堂,而是为了让权贵们先选择位置,待权贵们选的差不多了,估计就轮到他们了,否则,万一他们选的位置被后来的权贵看中了,那么,他们是让还是不让呢?若是不让的话,以后就很难混得下去了,若是让的话,他们这岂不是瞎忙活了,而且,人家大人物还没选呢?他们就先选了,这不是不给权贵面子么,就好比捐款一样,人家大老板才捐一百万,你一个小老板一出手就是五百万,这不是让大老板很没有面子么,所以,很多时候,干任何事情都需要按资排辈的,若是辈分不够,很多事情是不能随便干的,否则,很容易给自己惹上不好的麻烦。

“右相厉害啊!为了早日让学堂完成,居然把军队都给调动了,左相居然亲自干活,更不得了啊!本官不去看看的话,岂不是太不合适了。”

李安笑着说道。

说走就走,李安说完就离开了礼部,在路过礼部衙门大门口的时候,看到很多富裕的商人过来询问情况,很显然,这些人对办学堂都大有兴趣,过来就是要更清楚的了解政策,也好办一个学堂。

离开了礼部衙门之后,李安首先去了韦见素负责筹办的学堂,这学堂最近,自然要先去最近的学堂了,说不定还能看到韦相公亲自干活的感人场景呢?

京城城墙内部的房价实在是太高了,就算是偏远一些的城南,价格也是高的吓人,所以,能住在城内的绝对不是穷人,私塾至少是上的起的,如此一来,普及教育学堂,自然是在城外了,只有城外才存在没有学上的贫民孩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