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风雨飘摇的弘光朝廷(2 / 2)
于是马士英下令拟旨,交由司礼监盖印之后,派人火速赶往镇江,调宁波总兵任思齐部往芜湖,抵挡左良玉大军。
用人之际,对于前不久任思齐请调的粮饷,马士英慷慨了许多。下令调集十万石粮食,二十万两纹银,犒赏宁波军。
天下的赋税九成出自江南,丢失了北方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了许多的负担,现在的南京朝廷粮饷倒是非常的充足。
......
接到圣旨之前,任思齐正在紧张训练新征的水兵。这几日在镇江收集了五百余条江船,顺便把船上的船员也接收了过来,足有一万多近两万人。
当然这种强行征集惹得船只的主人们极度不满,纷纷抗议,可是在岱山军士兵的刀兵面前,这种抗议是那么的软弱。
而对于船上的普通船员来说,就更不敢反抗了,不过任思齐也没亏待了他们,大批的银两发放下去,每个人都拿到两三两银子,这让船员们的心安稳了下来。
跟着船的原主人跑船,一年也就挣个几两银子,现在岱山军如此大方,给谁干不是干啊。
就这样,任思齐把近两万船员编入了军队,军队的规模一下子扩大了一倍,达到近四万人。
对于任思齐这种近似明抢的做法,镇江知府李涛亲自前来抗议,抗议岱山军的暴行。可是嘴上的抗议管什么用,就连呆在岱山军中的沈廷扬都站在任思齐一边。
“南田兄,任总兵征集船只并非为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抵抗清兵,为了大明啊。至此社稷为难之时,咱们当戮力同心,岂能只考虑一己之私?”沈廷扬劝解道。
“季明兄你说的道理我何尝不知,可那些船主天天在我耳边嚷叫,我不得不来啊。”李知府苦笑道。
部队扩充了一倍,并不意味着战斗力就上去了。新征募的这些船夫根本没有进行过训练,战斗力极差。
这几日任思齐便忙着整编他们,按照岱山军的编制对他们编组,派出岱山军老兵充当骨干,勉勉强强把他们糅合到一起。
好在有李彦直在,他带着参谋司众人全盘负责新兵编制之事,任思齐才轻松了许多。可他也并不是没事可敢,每天里带着茅十八等水军将领在长江江道上巡弋,考察着长江的水文,制订着将来海战的策略。
就在这时,朝廷的使者又来到了镇江。
带着众将从乘船匆匆回到水营,见到朝廷的使者仍是太监卢芳。
左良玉二十多万大军顺江而下,要清君侧。卢芳宣了圣旨时候,众将一阵大哗,任思齐也目瞪口呆。
虽然他脑中有前世的记忆,可是前世那个企业高管并非历史学家,对明朝的历史也一知半解。脑中对南明的记忆只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的大事,熟知的历史人物也就是史可法阎应元张煌言郑成功这寥寥数人。
左良玉虽然也有印象,可对他的事迹任思齐脑中根本就没有印象。
北有清兵攻打扬州,西有左良玉二十多万大军东下,原来南明的局势如此之危!怪不得弘光朝廷轻而易举的就覆灭了。
面对如此复杂危险的局势,任思齐顿觉一阵阵无力。就凭自己这几万人能力挽狂澜,挽救汉家河山吗?(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