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季影帝你居然上线了呀(1 / 2)

加入书签

“下巴稍微抬一下。”杜沅站镁光灯下,身穿着中国版Elle杂志方提供的衣物摆着造型。

摄影棚内,想起“咔擦咔擦”的快门声,知名摄影师李哲一边换着角度拍摄,一边出声提出要求。

“很好,这个姿势很完美。”

他看向他的助手:“灯光再亮一点。”

明度很强的灯光晃得她眼睛有些睁不开,但她还是敬业地让自己的眼睛睁开到正常的程度,以至于眼睛有些微微的酸痛。

又是一阵“咔擦咔擦”的快门声,很快地,李哲就放下单反道:“换下一组场景。”

杜沅整个人便放松下来,迅速地离开灯光区,李哲便邀请杜沅看刚刚拍摄的照片:“杜小姐,你镜头感很好,这一张,”他一边滑着照片一边说,“这一张,都还不错。”

杜沅笑了笑,神情随和:“叫我杜沅就好。”

她笑容使人如沐春风,声音浅淡但不疏离,李哲回头看了杜沅好几秒种,在杜沅诧异的神情中从善如流地笑道:“杜沅。”

他重复地叫了声:“杜沅,你知道吗,你表现得不像是刚走红的电影明星。”

杜沅弯唇,顺口就接了句:“我知道,我表现得像一个过气的女演员。”

李哲脸上的笑意登时就到了眼底,他直起身摊了摊手道:“Excuse me?你过气?你说这话,全中国的人民都是不服气的。最近你已经登临野榜最受欢迎女演员之首,新媒体指数也排在第一。不管是网络还是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在谈论你谈论王娇蕊。上次我堂妹还告诉我说,淘宝上已经出了很多‘王娇蕊’同款的衣服、首饰,你的签名海报、个人信息、行程表都在黄牛上炒出了高价。”

杜沅最近这段时间有感觉到,成名前和成名后,真的差别蛮大的。在《鸳鸯锦》上映之前,尽管她有曝光,有季岩、俞诗蓝、唐子安、宋建本等人的照顾,但不管是去路演还是拍摄杂志内页照片还是参加采访,基本上她就是一狗不理,是被人忽视的那个,就连采访,很多工作人员都是不太走心的,基本上是快点儿完成任务该干嘛干嘛。

在《鸳鸯锦》上映后,她小红了一把,开始有了一点粉丝,在影院时会有观众特意留下来请她签名、合照。但她并没有什么地位,要出席活动出席晚宴要上节目的服装,稍微有点品牌的服装都不会搭理她,她必须要通过在圈内颇有人脉颇有关系的明依工作室才能借到。

在这一时期,只要她一出席什么宴会、酒会,基本上会成为别人的猎物,要是别人对她表达了某方面的暗示或者明示,她拒绝了,对方必然会恼羞成怒封杀她。比较幸运的是,她有一个在圈内既有地位(这地位是父辈带来的)又有能力的经纪人,这个经纪人人品很好,直接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拒绝了所有邀请杜沅的晚宴和酒会,为她避免了得罪某些富有的肥猪的情况。

她上节目、接受采访工作人员比之《鸳鸯锦》上映前,开始对她客气了很多,但依然很疏离,不管去哪里,她都是需要给别人让道的那种。别人去采访,约的是什么时间,要是前面接受采访的明星耍大牌迟到了,她接受采访的时间也会被推迟,偏偏这种情况她又不能直接走,因为别人会说她一个新人才有一点小名气也开始耍大牌,名声很不好,对杜沅自己的发展也不利。

在“南海仲裁”事件后,她全网爆红,然而这种爆红,并不是凭借实力走红,就是一网红而已,除了她的粉丝外,大家对她会有好奇,却不会有多少尊重。当然,由于她对人礼貌,谈吐表现得很有教养,也乐于助人,大家对她观感不错,在每一次的工作当中她还算顺利,人缘也很不错,基本上没人会故意去整她,大多数化妆师、造型师或者摄影师还会和她交换电话号码。但这些,都是杜沅的人格魅力加成。

后来的“学霸+留守儿童”事情曝光后,她照许佑和唐朝商量的计划,用还算是巧妙的言辞美化了自己的过去,也让自己追求演技而不是“成名要趁早”的形象深入人心,又有新的一部分人被圈粉,也有效地防止了观众因为她没有足够有分量的作品但总是维持着较高的曝光率对她产生恶感。但总体来讲,她的人气就像是泡沫一样,很容易就没有了。一直到《红玫瑰》上映,王娇蕊这个人物让杜沅变得家喻户晓,《红玫瑰》的高票房让她的身价提升了数倍。

这时候大家提起她,想到的不是“那个网红”,也不是只是演技很好的新人,而是“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实力”的女演员,对她多了一些尊重,即使不喜欢她看到她时也会是笑脸相迎的。这时候的杜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就有镁光灯。别人,不管是粉丝还是工作人员,还是合作方的负责人,看到她都会主动打招呼。不管她有什么需要,对方都会尽可能地满足。用一句毫不夸张的话来讲,走红前,她只是一个nobody,走红后,基本上她身边的人和事都是以她为中心。她成为了娱乐圈乃至时尚圈今年的宠儿。

这时,考虑到她之前的街拍以及出席各种类电视节目、发布会的衣品,也因为她基本上没什么负面新闻,大牌服装对她观感挺好的,她要商借服装,现在甚至不用通过明依工作室,对方就会给出今年的新款让她选择。

在经历过这样的待遇后,杜沅才算就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一红了就容易耍大牌。因为大多数人走红前有一段漫长的“孙子”时期,走红后所有人都把TA当大爷当祖宗供着,人类的虚荣很容易就让他们膨胀了,他们对TA有求必应,于是TA也会越来越把自己当个人物,要求越来越多。

明星会耍大牌,实际上都是被捧出来的。

这些道理,圈内人都造,但明星有名气,出于利益的需要,这个“捧”是必然的。就拿李哲来说,因为他很出名,杂志方要约他拍照,也会捧他。

这也是有名气有才华的人都会有点儿脾气的原因。

李哲也是有脾气的,但杜沅让他服气。

刚开始是李哲这边告诉杜沅要一个什么风格的照片,她自己凹造型,随后李哲根据他自己的审美再稍微调整一下,整个过程,因为杜沅比较外行,一直都比较配合,如非必要,她基本不会对杂志方提过多的要求,双方合作都很愉快。

在李哲毫不讳言地指出目前杜沅的名气后,杜沅耸了耸肩,笑容很轻松:“名利和钱财都是身外物,我们会追求,是因为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我们想要的东西让我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现在我可以选择的剧本会多一点。”

其他的工作人员还在布景、调试灯光,李哲和杜沅相视一笑,其他的工作人员则看到,这个相貌清秀、有才华但为人清高很难约拍的男人脾气也太好了一点,说好的“不多话”开始变成侃侃而谈。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话,在这个圈子。大多数人都知道,约我拍摄杂志硬照并不容易,不是因为我恃才傲物,而是我并不喜欢为某些明星拍照。基于我以往的经验,很多演员在成名前会和工作人员打成一片,对摄影师很尊重,甚至会点头哈腰地说,‘哥,辛苦你了,谢谢你把我拍得这么帅’,或者是‘哥,你把我拍得太漂亮了,美美美!期待下一次及合作’,然而一旦成名,他们就会用鼻孔看人。”李哲学着他以往遇到的一些明星的作态和语气,“‘这张不行,显得脸大。这张不行,鼻子不够挺。这张不行,不够性感。你们这照片还有能看的吗?摄影师能不能行了?’纠正姿势时,他们又会讲,‘就这个姿势,你爱拍不拍。拍得不好就说明你没能力。久而久之,你也就只能让自己脾气难搞一点了。”

杜沅被李哲逗得忍俊不禁:“这就是我惹不起但躲得起?”

“对,就是这样。”李哲见布景还没搭好,就拿出了手机,“和你合作很愉快,我们留个电话或者微信?”

杜沅从善如流地点点头:“我手机在助理哪儿,我直接告诉你手机号吧。”

李哲就把手机递给杜沅,杜沅输入手机号,李哲接过保存,然后又加了杜沅的微信。

杜沅在旁边道:“如果你有事可以直接给我电话,我上微信的时间不多,你知道的,演员的生活也就是表面上风光,实际上过的都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日子。”

李哲会心一笑:“这么忙,你还有时间谈恋爱吗?”

杜沅听见这话,心中微微叹了一口气。李哲刚刚说的话固然都是真的,然而……都是套路啊。

先用能引起对方好感的话题找到友好的谈话姿势,然后顺利交换联系方式、试探对方是否单身,如果是,再每天刷刷好感度,撩一撩,嗯,再展开追求,后边儿要么发展成炮友要么发展成男女朋友。如果不是,要么发展成朋友要么增加一个敌人。

杜沅觉得李哲圈内的名声还行,看得出他很优秀,眼神很正,她这个造型穿的衣服是V领的,很性感,胸部被挤出很深的事业线,但他和她讲话都是直视着她的面部,从没往不该看的地方看。现在他即使是做出这样的试探,眼神也是清澈而坦荡的,他的技巧并不算熟练,也很容易拉好感。且他对她应该仅仅是有好感,并没有产生深刻的男女感情,因此,要发展成朋友还是很容易。

“这样的问题,我的经纪人是要求我不能透露真实情况的,但你值得我讲据实相告,为我保密好吗?”杜沅抬手,右手的大拇指在自己左手的无名指指背根儿划了一下,表示那个位置应该是有一个戒指的。

杜沅的坦诚很拉好感,特别是这种“本来我是不能说的但你值得”,使人很愿意和她接近,有一种自己被看重的感觉。

李哲伸手比出一个手势:“OK。”

他在嘴上做了一个拉链上锁的姿势:“我不会说。”

然后,他坦诚地笑:“但我很遗憾。果然有魅力的女人都已经名花有主,我原本是想追求你的。”

杜沅笑容不变,不亲昵但亲切自然:“我知道,所以我必须告诉你真实的情况。”

她虽然表达了拒绝,但这种拒绝并不会让人难堪。

李哲开始低声地开起了玩笑:“其实我也不错。我身高一米八,每天都会健身,有标准的人鱼线和六块儿腹肌,穿衣还显瘦,长相得不算丑,虽然没你赚得多但是会让老婆管钱。你可以考虑下,要是你和你的现任在一起并不那么开心,就给我一个机会。或者你们有一天分手了,也可以来找我。”

“哎,哎,”杜沅又被他逗笑,“别这么诅咒我好吗?我和他,我们是能走到最后的。”

李哲也笑:“看来,我只能祝福你感情顺利了。”

俩人会心一笑。

他们的声音并不大,特别是说到感情相关的问题后,李哲很体贴地声音很小,音量只能他们两个人听到,是以别人只能看到他们相谈甚欢却不会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在说话的空当,杜沅也一直在看着照片,许佑还在医院里,并没有跟过来,唐朝和明依也不在,她就带着一个助理——秦卉,就这么到了摄影棚,所以杂志拍摄后的照片都是她自己选。

她看完后肯定了李哲选的两张照片:“这两张的角度和打光确实更好。”

她想了想,指着其中一张照片:“就这张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