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狸猫换太子(十二)(1 / 2)

加入书签

包大人的动作十分迅速,很快便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向皇上请了旨,第二天便开始提审郭槐。

皇上、太后、八王爷等当事人悉数来到了开封府;太监陈林作为主要证人,也到了开封府大堂,指证郭槐。

因着太后也来了,于小鱼也重新回到了丫环岗位,陪在太后的身边,躲在了开封府大堂的后面,继续自己的围观生活。

“郭槐,”包大人一拍惊堂木,对着被迫跪在地上的郭槐喝道:“你还不快把当年狸猫换太子的真相如实招来?”

“包大人,”郭槐梗着脖子,毫不示弱说道:“什么狸猫换太子,杂家根本没听过;你这般强行逼着杂家承认莫虚有的罪名,难道真的没有王法了吗?”

“郭槐,你还好意思提王法?”一旁的陈林愤怒的指着郭槐:“当年你做下那等丧尽天良之事,难道就不怕阴司报应吗?”

“陈林,”郭槐看着陈林,侃侃而谈:“你撒下这等弥天大谎,到底是何居心?你难道就不怕阴司报应吗?”

包大人看着郭槐一副死不悔改的样子,摇了摇头,却也不再与郭槐争论谁是谁非,转而让陈林讲出当年狸猫换太子的事。

陈林点点头,在大堂上悲愤交加的讲起了狸猫换太子之事;而展昭等人也是第一次完整的听说此事,远比昨日知道那盲眼老夫人竟是当今圣上的生母、大宋真正的太后更加的震撼,也更加的愤怒。

展昭不由得将目光转向包大人身后的屏风,想像着于小鱼最初知道这件事时会是怎样的震撼与害怕,当时她又是怎样强忍内心的震撼与害怕为太后和八王爷出谋划策,想尽办法要让此事真相大白。想到于小鱼当时危险又艰难的处境,展昭的心口泛上丝丝的疼痛。

“后来,那刘妃虽然生下了男孩儿,可是那孩子却在六岁那年,生了一场重病,就这样去了;”陈林流着泪,说道:“可怜先帝半生乏嗣,好不容易才得了一个儿子,结果却……”

陈林擦了擦眼泪:“先帝伤心过度,竟连自己也病了;正巧八王爷带着自己的三世子进宫,那三世子也就是老奴送到南清宫的小太子;先帝一看到小太子,发现他长得竟然与自己幼时十分相像,病竟好了大半;再一探问其学识,发现小太子十分机敏,又聪慧异常,于是先帝便直接封了他为东宫太子,从此小太子就回到了宫中,居于东宫。”

站在太后身后的于小鱼偷偷撇了眼皇上,发现皇上听到这段经历时竟然是红着眼眶的,不禁偷偷的想到:“看来刘妃是缺德事做多了,结果连自己的孩子弃她而去;如果不是刘妃的孩子去了,估计皇上现在也不过是八王爷的三儿子,甚至连王位都继承不了……”

于小鱼不知道的是,其实皇上也是与她相同的想法。想到自己本应是实至名归的皇位继承人,可是最后却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住在宫里,每每被人认为占了刘妃失子的便宜;再加上自己居于宫内,常为自己不能承欢于亲生父母膝下而有些遗憾。因此,皇上对于郭槐及刘妃的恨意越来越深,只是其自制力高得惊人,才能够强忍着不直接掐死这两个人。

陈林愤怒的瞪了郭槐一眼,继续说道:“小太子住进东宫后,勤奋好学,深得先帝的喜爱;那刘妃虽然因小太子酷肖先帝而有所疑问,可面子上总算还过得去;如果不是后来……”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包大人开口问道:“可是与那冷宫里的李妃娘娘有关?”

“是的,”陈林点了点头:“小太子进宫后,便是老奴在身边侍候着;有一天,小太子经过冷宫,正巧遇到了李妃娘娘……”

皇上听到这里,想起当时自己确实曾经在冷宫里见到过一位极美的妇人,不由低声对太后说道:“让母后受苦了。若是当时朕知道母后的身份,定然不会让母后……”

太后握着皇上的手:“皇儿说得哪里的话;皇儿对当年的事情又不知情,怎么能怪罪到你的身上。”

皇上双眼出神,喃喃的说道:“其实,当时朕对母后生出妖物之说,也是不信的。只是当时朕也跟母……刘妃说了,求她向父皇求情,放母后出来,可是……”

“后来,”大堂上的陈林继续讲述着当年皇上回到皇宫之后的事情:“老奴看小太子与李妃娘娘都哭了,怕被那刘妃看出什么端倪来,赶紧把小太子带了出来。”

“后来呢?”

“谁想,还是被刘妃察觉了。”陈林擦擦泪,说道:“太子离开冷宫后,便直接去向当时的皇后,也就是刘妃请安;刘妃看到小太子眼眶通红,面有泪痕,便追问小太子为什么要哭,是否被人欺负了等等。”

“看来,”包大人不解的问道:“那刘妃对小太子也是不错!”

陈林摇了摇头:“不过就是面子情罢了。刘妃询问后,小太子便哭着说了在冷宫的遭遇,奏明了情由,求刘妃在先帝面前替李妃娘娘求情,放李妃娘娘出来……”

陈林顿了顿,才接着说道:“那刘妃面上称赞小太子是个仁义的孩子,可是背地里却上了毒手……”

“她做了什么?”包大人沉思着问道:“可是直接在冷宫放了火?”

想起当年的事,陈林的眼泪又流了下来:“刘妃听了小太子的话,便开始怀疑当年宫人寇珠并未把小太子勒死,于是让郭槐严刑拷问寇珠,逼问小太子的下落;甚至逼着老奴……”

“逼着公公怎样?”

“郭槐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竟然逼着老奴去拷问寇珠。”陈林说道:“没想到,老奴刚刚到那里,便被先帝派人给叫走了;之后就听说,寇珠撞碑而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