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当时只道是寻常(1 / 2)
众所周知,《倚天屠龙记》是“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相比于前两部,这一部的时间跨度被大大的延长,剧情上已经不存在什么紧密的联系,一句“少年子弟江湖老”将射雕和神雕的主要人物全部收线,只留了一个张三丰,作为贯穿三部曲的见证人。
尽管如此,倚天的人设还是延续了前两部,朱长龄和武烈就不多说了,最著名的一个设定,当属峨嵋创派祖师郭襄。
原著通过俞莲舟之口,说出了这个拥有创史意义的结论:“恩师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后,此后没再见过面。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那便是在襄阳城外飞石击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杨过。
郭女侠走遍天下,找不到杨大侠,四十岁那年忽然大彻大悟,便出家为尼,后来开创了峨嵋一派。”
这个论断以假乱真,拥有许多拥趸,相信将峨嵋派开派祖师当成郭襄的不在少数,这也是虚构文学的魅力之所在,中国多少传统的神话传说也是这么来的。
最重要的是,这个设定在倚天的世界是完全符合逻辑的,也是贾里玉现在不得不接受的一个世界背景设定。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郭襄如何走遍天下的?她在走遍天下的过程中做了什么事情?她如何大彻大悟的?如何出家为尼,如何开创峨嵋一派的?
换句话说,《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之间的这段时间,江湖上都发生了哪些事?张三丰是如何纵横江湖开创武当的?杨过的子子孙孙是怎么惊鸿一现,扮猪吃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
如果说神雕到倚天的这段江湖岁月由张三丰和郭襄统治,那么他们为什么又“没再见过面”?
中间实在有太多的故事可以发挥,难怪倪匡曾经感叹,如果有人将这段故事写出来,肯定会非常精彩。
贾里玉当然也这么想过,当做一个番外来看,不过不论是金庸之外的谁动笔,终究算不了“官方”,魅力也要大打折扣。
然而当他看到石壁上的那幅画时,他猛然意识到,他虽然没有看过那部“精彩的番外”,但他却真真实实地参与过,至少当初在神雕世界里参与过。
神雕侠侣世界,他在里面待了六十七年啊,好像那个被盗梦的人,他陪郭芙走完了整整一生。
他站在石壁前,看着那副三十多岁的自己的画像,神雕世界中的往事,一幕幕从眼前闪过。
那一年襄樊之战,蒙古人调来巨石炮,对着襄阳城门连砸了三天三夜,最终终于将城门砸穿,蒙古数十万铁蹄潮水般涌入襄阳城;
那一年,朝廷受权奸贾似道的蛊惑和蒙骗,以为天下仍然泰平,百姓仍然安居乐业,因此既没有派遣援军,也没有送来粮草;
那一年郭靖、黄蓉已年逾花甲,与蒙古兵苦战十日十夜,仍旧不愿意弃城,最后让贾里玉带着倚天剑保护郭芙、郭襄以及朱子柳、大小武等人杀出襄阳城;
那一年襄阳城破,靖蓉夫妇殉城,贾似道率十三万人马阻敌,最后莫名奇妙收罗了无数宋兵的头颅和部分蒙古人的人头回京城领赏,被称为“军事奇才”,当今圣上一道圣旨下来,允许他“六日一朝”;
那一年,大雪满京城,贾里玉单剑入临安,于太师傅斩杀贾似道。
……
如果说宇宙中存在奇点,那么贾里玉身处倚天世界,回忆神雕世界时,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奇点,这个奇点不是星空中的黑洞,而是一个小女孩。
那时贾里玉杀完贾似道,并未立即离开临安,将他的人头挂在临安街头后,来到一家面馆吃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