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同的力量造就不同的人(1 / 2)
成功者不是没短板,失败者不是没长处。
性格不同,对待缺陷的态度不同,愿意付出的代价不同,才造就了不同的结果。
成功者总是犯错,总是在想自己哪里有疏漏,哪件事办错了,想到一个纰漏或许就是夙夜辗转,夜不能寐。
失败者反而不会犯错的,因为这种人总是在埋怨客观条件,总在想别人哪不对。错的是世界,永远不是自己。
前者明白责任,担的起责任,一言一行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会凝练出一股气质。后者也有一种气质。
诸内而形于外,喜欢撇嘴斜眼的自然带相。不用观人之术多高,就算夜总会的妈咪法眼一开,也能知道哪个是上层人士,哪个是来自底层。
再花哨的行头,再会装腔作势没意义,眼毒的看人都是看骨。不要小看风月场,资深妈咪看人不比厅部老警差,比很多积年老吏都强。
风尘女子,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人尝,遍尝人间冷暖,见惯了三教九流,早已阅尽了人世沧桑。一般人没点道行,在人妈咪眼里穿没穿衣服都一个样,用不着装。
一个在夜总会妈咪眼里都一眼全光的主,想在虎狼群中隐藏,那可能么?
这种人是以为自己演的好,其实是虎狼懒得把菜看穿,没必要。
面对后一种人,有人会嘲笑,有人会厌烦,有人会鄙视,有人会视若无睹。真正骨子里看不起后者的,恰恰是视若无睹的那部分。
但因为理解局限的缘故,当事人不见得明白,面对某些和煦的表情,温润的目光,或许还会自得,会觉得自己挺有性格也说不定。
嘲笑底层群体的一般是下层阶级与小市民阶层,到小资一层为止。上层阶级的人鲜有去嘲笑底层群体的。可以查任何资料或国内外公共媒体上层出不穷的现象,现实中也可以比照具体行为,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很难见到上层阶级去嘲笑底层群体的,反而有闲了会用浓浓的暖意与慈善释放一下善意。
因为有种傲慢,叫做矜持。因为差距过大,故而无视。
有网络之前,欧美上层阶级与底层群体的接触概率,无限趋于零。
有网络之后,俄国上层阶级与底层群体的接触概率,仍旧趋于零。
上层人士大多不是生来就处在上层,很多是从底层泥沼中爬上来的。正如底层的弱势群体之所以一直弱势,多是源于自身缺乏改变的动力,拒绝成长。只想环境变,自身行为却不想改变,那不是等天上掉馅饼么?
那么多努力做出改变的人还会失败,在路上不断跌倒爬起再跌倒。不努力做出改变的却想坐享其成?真让后者普遍成功了,那还是人间么?
给街边乞丐一千元现金,一个每月一千元的工作,两个选择,你猜乞丐会选哪个?
给街边乞丐一瓶酒一包烟,一顿饭一碗汤,两个套餐,你猜乞丐会选哪个?
全世界去做这个社会试验,无论种族,无论国别,看看是不是一个结果。
发愤图强的人也好,钻营的人也罢,无论是一门-心思朝上爬的人,还是迫切希望改变的人,都有一个共性,耻文化,知荣辱。
这种人会像变色龙一样变色的,会模仿更高一层的阶级,会积极试图朝上走,会试图挤进更高一层的圈子。
哪怕是所谓的上流社会,都有这种共性,一种功利性的迫切需要改变的欲望。
当更高一层阶级人人西装革履,这些人就会打领带。当更上一层的圈子抽的是雪茄,这些人自然会学着玩雪茄钳保湿盒一类的玩意。
当别人用厌恶的眼光或告诫的语气,告诉他随地吐痰不好,这些人会被异样的目光刺伤,会积极改变,因为有耻辱感。
可以说功利,可以说钻营,可以说是一种卑微的努力,但人家确实一点一丝的再提高,在向更高一层接近,在不断的缩短距离。
大多人出身不好,因为上层阶级撑死占百分之一。但很多人就是一路迎着冷眼与嘲笑,不断通过这种卑微的努力,一点一点的朝上走,最终站上统治阶级。
这时候,出身不重要了。那些苦难的历史,卑微的出身,艰难的爬升过程,一路的心酸坎坷,反而会成为成功者最骄傲的地方,是最珍贵的回忆,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出身与困苦不是这些人说服自己的理由,一路的冷眼与嘲笑不是这些人放弃的缘由,外部恶劣的环境不是这些人怨天尤人的自我催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