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这世界我曾来过(1 / 2)
赵璨完全没想到平安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他眼底闪过一抹异色,但很快收敛起来。也许是因为早就知道平安胆子不小,所以虽然无法理解平安的设想,却也没有认真的去生气。
毕竟,赵璨并不认为平安那种“妄想”真的有可能变成现实。
恰恰相反,他从平安的话里,发现了一点让自己兴奋的东西。
平安并不如他之前所想的那么“老实”,那么“没有追求”。只不过他的想法总是与主流背道相驰。相较于往上爬,自己享受荣华富贵,他似乎更喜欢这种几乎无法成功的“妄想”。
他沉思的时候,平安也醒过神来。见到赵璨太高兴,他又忘形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即便在师父面前,他都没有在赵璨面前这么放松。或许是对方小孩子的外表太具有欺骗性了吧?
而平安也没有想到赵璨能够理解得这么深刻。也的确幸好他还只是个孩子,否则还不定怎么处置自己呢。于是平安老实的闭上了嘴巴。
倒是赵璨道,“我不知道你说的那个世界如何,只是……想要让大楚人人都读书,”他摇摇头,“恐怕我们都看不到那一天。”
他指了指平安手中的雕版,“就说书本,你们一日能印出多少?我大楚几千万人口,即便只是人手一册,恐怕也要印上几百年。况且那么多的纸和墨从哪里来?”
竟然没有被训斥,赵璨还试图跟自己讲道理,平安有些吃惊,但又有种说不出的高兴。至少赵璨没有真的觉得自己这是妄想,然后嗤之以鼻。至少在这个没有人理解自己的世界上,还有个人肯听自己说话。
他的心里又忍不住蠢蠢欲动起来。
不过平安最后也只是说,“只要有想法,这些问题总能解决的。问题出现了,不就是等着我们去解决吗?”
问题出现就是等着人去解决,这个说法倒是十分新颖。赵璨道,“那你要如何解决?”
这次平安按捺住了自己表现的念头,“我人微言轻,这个问题当然解决不了。”
说到这里他也有些愣神。如果是皇帝想要推行这样的改革的话,恐怕会很容易吧?至少这些缺少的东西,只要一句话就能够调动得来。
平安还不知道即便是当皇帝,也并不意味着绝对的自由。他只是想当然的这么认为。毕竟这是皇权至上的古代。
那么自己有没有可能在其中小小的推一把呢?
其实对于每一个穿越者来说,或许都很希望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改变吧?或多或少,但是自己带来的,就仿佛在这个时代留下了一点痕迹,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
当然,平安穿越之初所面临的状况一直非常的窘迫,他那时候也不可能会有这样的心思。再说自己只是个太监,又不能出将入相,开口说要去改变什么,那不是说笑么?
最重要的是,那时候平安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但是现在,他要做的事情就摆在眼前:推广书籍和知识。即便做不到人人都能念书,但至少不要那么高成本——据说民间一户中等之家,一年过日子需要的花费,不过四五两银子。但是这几两银子,用来购买笔墨纸砚,恐怕不够一个人一月所需。
所以普通人家就算是举家供养,也未必能够供出一个读书人。实在是成本太高,负担太重。
也所以寒门难出贵子,世家和士族渐渐形成,最后地位稳固,牢不可破。受苦的只有被他们压迫的普通百姓。
平安希望自己能够做点儿什么。他很明白,一切革命都是从底层出现的。只要他们能够得到书本和知识,就能够打开眼界,渐渐明白这个世界的构成。然后总有一天,量变累积成为质变。
到时候会发生什么平安不知道。但他觉得,如果君权一直那么稳固,那么这个国家最终还是会无可避免的走向衰亡。或许这个世界的历史,也会像他之前生活过的世界那样,被洋人的枪和炮打开家门,才知道自己一直固守的东西都是错误的。
如果能有一点点改变,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这个念头让平安热血沸腾。他当然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把它当成毕生的目标去完成,或许并不是不可能。
赵璨见平安若有所思的样子,眼底闪过一抹明亮的光。他没有打扰平安,两人安安静静的走出了车间。平安被外面的阳光一照,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走神了。
他转头去看赵璨,赵璨却正在看天色,“我该走了。”他说。
平安有点反应不过来。但赵璨没有追究他在想什么,平安也就把那些念头都抛诸脑后,“我送你。”
送走了赵璨,平安的生活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但硬要平安说的话,他觉得好像又有了一点不同。他变得更加积极了,不管是融入众人之间,还是学习新的技能,以前对他来说可有可无,更像是用来打发时间,根本没用多少心思,现在却不一样了。
受到赵璨的启发,平安首先想到的,自己能够做成的改变是:活字印刷术!
现在所有的印刷都是雕版,总有些麻烦的地方,比如一旦雕版某个地方或是某个字损坏,那么就不能用了,需要重新制作,非常浪费时间。
而且平安是到了这里才知道,雕版并不是在木板上凭空雕刻,而是将写了字的纸贴在木板上,然后一点一点削掉多余的地方,这项工作非常考验工人的技术,不是熟练工人,出错的频率很高,费时费力还费材料。
而且每一页文字都要单独刻一块书版,也是非常庞大的工程量。另外对经厂这样的地方来说,他们并不需要批量印刷,所以书版刻出来,使用过几次之后就只能放置起来。储存也是一个难题。
总而言之,跟活字印刷术比起来,雕版印刷术简直弱爆了。
嘛,毕竟是历史检验过的东西了。平安毕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占了大便宜了。
不过平安忘记什么时候在书上看过,事实上在活字印刷术刚刚出现的宋明时期,因为印刷业高度发达,事实上雕版印刷可比活字印刷普及多了——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当时出版业太发达,同一本书的印刷量极大。对于江南那些遍地开花的小作坊而言,只要有几本书的雕版,就能年年印年年卖,根本不需要制作活字。
而因为是印给普通人看的,也不必追求精美,甚至就算有错漏也不在意。所以才会出现各种版本的书籍,福建本,江南本之类。即便后世收集古董,这些产地不同的书籍,价值也截然不同。
国内的行情就是这样,因为人工成本够低,所以新技术出现之后,往往很难立刻就受到重视。
这也是为什么活字印刷术最后是传入欧洲之后,出口转内销回到国内才重新受到追捧的根本原因。
如果平安是在民间,还真不敢想这事。好在他现在是在皇宫,全天下顶顶富贵,所有的东西都要用最好的,还必须是自己生产才最好的。所以围绕着皇宫,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除了伺候主子们的几万宫女太监之外,还有隶属于二十四衙门的几万工匠,精益求精的琢磨着自己的技术,为宫中的主子提供最顶级的服务。
这才给了平安研发活字印刷术的土壤。
刷印匠中技术最熟练的工匠姓周,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事实上他的眼神已经大不如前,但却没有退休,因为他已经全凭“手感”来进行工作了。在他脑子里,背下了几十本书的阳文刻板,根本不需要看,只按照自己的感觉来刻就可以。平安每次看他雕版时行云流水的动作,都觉得是最美的艺术。
最妙的是刻出来的还是标准的馆阁体,平安相信,即便是最自恃书法的文人来写,也做不到这样的标准。
有时候想想自己要用新的技术来取代这些充满美感的东西,平安心里也会产生几许怅然。当科技高度发达,已经可以替代一切人工之后,这些美必定荡然无存。
然而周匠人却完全没有平安这样的伤感。
平安试探性的对他提起活字印刷术:“把每个字单独刻出来,要用的时候挑出来排版,不用了就再放回去。是不是方便很多?”
周匠人忍不住一拍大腿,“着啊!这个法子好,怎么我们之前竟没一个人能想到呢?还是你们年轻人的头脑灵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