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4章 人性使然(1 / 2)

加入书签

脱欢答应归宋后,赵昺与其共进午膳后,诏陆秀夫进殿共议善后事宜。而既然脱欢是以守护祖陵的名义归附,那么议题首先也是围绕这个问题来商议。

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亡故后是采用秘葬的形势安葬,陵地从不告知外人,而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赵昺也不加以追问,而对其的祭祀实际上也是针对灵魂。其后建立祭灵白色宫帐,进行供奉和祭奠。

成吉思汗归天后,分别在漠北草原和木纳山南建立了成吉思汗白色宫帐,视为“全体蒙古的总神祗”,进行最高规格的供奉祭祀。由于蒙古人长期处于游牧状态,白室的建立也正是适应了游牧的特点,可以随时迁移,以便随地祭祀,所以起初一直也处于隐避状态。

从窝阔台到忽必烈这一段时期,因征战频繁,成吉思汗祭奠也一直处于较为简朴的传统祭奠。在忽必烈取得了政权争夺斗争的胜利,并将蒙古都城从漠北的哈拉和林迁到了燕京,随后改称“大都”营建宫室

忽必烈在大都建立太庙,在听取了伯颜等人的建议之后,将太庙“定为八室”,从制度上对八白室做了根本的定制。与此同时,还“钦定太庙八室四季祭祀的制度”。四时大典的制定,也为祭祀定下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规范。不过除了大都之外,还在在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部,漠北的哈拉和林以及上都,均建有成吉思汗奉祀之神,进行供奉。

大都作为蒙元统治汉地的都城,显然不可能再让‘八白宫’依旧留在宫城内,迁出大都是必然的。而哈拉和林在草原深处,尚处于蒙古人占领下,大宋不可能让他们前往。剩下的选择只有上都和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部所在地了。

“陛下,我想将太庙迁往东胜州,那里是最初设立‘八白宫’的祭祀之地,此地草原广阔,又有可耕种之地,且靠近中原,也可为陛下遮挡草原诸部的袭扰。”脱欢思虑再三言道。

他其实也是心生忐忑,要知道大宋的皇陵被杨琏真迦盗掘,南朝皇帝心胸开阔可以不计前嫌,但难保手下的人不会寻衅,加以毁损。上都作为大元避暑之地,也是统御草原的中心,来日南朝必然会遣重兵镇守,他不能不防。

“陛下,东胜州及云内州已为我军收复,地处河东,水草丰美,可牧可耕,风景秀丽,倒是一处风水宝地。”陆秀夫听了言道。

“嗯,既然殿下意属此地,朕没有意见!”赵昺点点头道。

“陛下同意了?”南朝皇帝毫不犹豫的便应了下来。脱欢却有些意外。他清楚东胜州紧邻黄河,又有大片的草场,却位于塞外,进可入中原,退可深入草原。而自己若是有反心,大可在此召集诸部,聚集兵马,寻机反宋,或是回归草原另立朝廷。

“殿下既然觉得合适,朕又为何反对?”赵昺轻笑道。

“臣谢过陛下!”脱欢听了不免感动,深施一礼道。

“殿下称臣此时尚有不妥!”赵昺也听出了其自称的变化,摆摆手道。

“陛下,对我还不放心,怀疑我的诚意!”自己主动臣服却被拒绝,让脱欢不免心惊肉跳,以为其中还有变数,慌忙地道。

“殿下勿要多心,是陛下尚未考虑好如何敕封,贸然称臣陛下也不好应承!”陆秀夫这时插言道,“殿下在大元贵为亲王,但我朝有非皇子不得封王的规矩,入我朝之后需要降爵敕封。而事出突然,陛下尚未考虑周全,且此事尚未公开,也是为了殿下和家人安危计。”

“陛下不必为难,只要能守护祖陵,臣愿做一草民。并将长子留于陛下身边,学习汉法!”脱欢诚恳言道。他当然也清楚其中的情形,当年南朝德右帝请降,押送回大都后也是降封‘国公’,自己作为降人,当然不敢奢望保留当下的爵位了。而为了表示自己降宋的诚意,愿意将长子作为质子。

“那是不能,若真如此天下人都得骂朕虚情假意,诓骗殿下!”赵昺摆手自嘲道,“朕不敢违制,封殿下为王,但也可保证不会委屈了殿下,待与众臣商议后再做定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