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0章 波澜再起(2 / 2)

加入书签

在蒙古最高统治集团中,新汗缺乏历代大汗锐意进取,开疆拓土的志向,的确不是最符合他们利益的大汗,但是铁穆耳为汉臣们认为是守成的君主,便于控制,加以时日不仅能够实现汉化。而大汗的软弱对于他们却是利好,可以在各自辖地为所欲为。

所以尽管这些宗王在平时的私下谈论里或有诽议朝政的不逊之辞,但如果没有充分的把握,他们绝对不肯轻易地举兵对抗朝廷的。且知道他们之间也非铁板一块,且关系错综复杂,若是真的对抗朝廷,其他人非但不会支持,反而会多在朝廷督责之下带兵参加对他们的围剿。

诸王也都是明白人,汗位不是人人都能坐的,他们这些旁系即便篡取了汗位,也无法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和支持。以其把成功的赌注完全压在不切实际的空想上,将自己引向坐而待毙的死路,还不如维持现状做个土皇帝。

此外,榷场不仅是两国贸易交易的场所,也是蒙元朝廷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从江南来的丝绸、茶叶和精美的瓷器、香料、金银珠宝都是由朝廷专卖。尤其是在失去海上贸易以后,蒙元从外界获取这些东西的渠道基本断绝。

而大宋海上贸易的繁荣,却能轻易获得,榷场也就成蒙元权贵们获得奢侈品的重要来源,而他们还可将这些东西加价卖给更远的北地,通过西域贩卖到中亚地区获得巨额利润。当然两国间的贸易也是朝中权贵们发财的重要途径,可以将马匹和皮毛、药材名正言顺的卖给南朝。

也只里和察罕帖木儿当然也清楚长期截断水道,自己不仅得罪了朝廷和大汗,也侵害了诸多权贵们的利益。若是真惹了众怒,他们的下场也不会好,见有台阶可下,便接受了各方调解,适可而止的暂时罢兵,重新开放水道。

贸易正常展开,但是赵昺并没有多少欢喜,于是便放出了后手。

历史上的山东,由于地形复杂,地处中原核心,这里产生了很多有名的响马,他们做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新莽时期,山东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起义军的名字叫——赤眉。赤眉军和绿林军一起,推翻了王莽的统治。后来赤眉军又消灭了绿林军建立的更始政权。不过赤眉军没有走到最后,他们被后起的刘秀所灭。

东汉末的时候,山东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黄巾军成为了压垮腐朽的东汉朝廷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他们最终被军阀镇压,但是黄巾军的持续抵抗对三国的形成依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曹操的起家就多亏那三十万由黄巾军俘虏编成的“青州兵”。

隋朝末年的时候,这里又爆发了“瓦岗起义”,无数山东豪杰揭竿而起,聚兵反隋,在这里建立了瓦岗政权。只是他们势力太过单薄,后来归顺秦王李世民后得到很好的出路。唐末的时候,又是在山东,先是爆发了王仙芝起义,接着而起的又是“黄巢起义”,最终撼动了唐王朝的统治,,差点就成为唐王朝的继承者。

到了宋朝,这里又兴起了一股反政府武装,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梁山好汉。真实的梁山起义并没有那么大的阵仗,他们在宋江的带领下,并没有接受招安,而是转战各地,最终在兵败的情况下,被迫向朝廷投降。

山东因为地处黄河下游,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自此黄河便在下游地区频繁改道,在山东境内肆虐。灾民们为了生存或流离他乡,或沦为“盗贼”。

而到了南宋时期,这里落到了女真金国的手里,由于不堪重负,这里的人们又组织起来反抗金国的统治。这支起义军因身穿红袄作为标记,故名“红袄军”。在蒙、宋的外部打击和红袄军的内部呼应下,金国很快招架不住,败下阵来,走向末路。

所以“响马”文化这个基因已经深深的植入了这块大地上。而入元后,灾害依旧严重,战乱不断,加之朝廷横征暴敛,导致民乱不止盗匪横行,现下依旧严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