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昊与发(1 / 2)

加入书签

第三、四期的陶器颜色普遍变为浅灰、以绳纹为主,出现粗绳纹,篮纹和方格纹几乎绝迹。在第三期遗存中,第一、二期常见的鼎、深腹盆、甑等继续沿用,但有局部的变化,同时,新出现了鬲、卷沿圜底盆、大口尊、小口高领瓮等与商代二里冈期遗物十分接近的器物。这组新器形在第四期中越来越多,并表现出融合前者的趋势。东下冯类型也分为四期。

在夏文化的中心地带分布的是二里头文化的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为夏王朝所直接统治,其它类型则可能是与夏人联密切或有姻亲关系的方国。

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制陶、制骨遗址,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建筑以及400余座墓葬,出土了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证明了它是一处早于洛阳商城的具有都城规模的遗址,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成为公认的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

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发现有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铸铜作坊,还发现了最早的车辙痕迹。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被学者正式命名为“中国龙”。

绿松石龙形体长大,总长70.2厘米,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至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见的。在二里头时期,龙文物的地位是显赫尊贵的,是与夏王和其他贵族密切相关的,龙已经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代表了王权,这种观念代代相传。

BC1780年,守丧一年后,帝昊(皋)即位。面对彭系诸侯的压力,新上任的夏王妥协了,豕韦氏不但复国,而且与昆吾一起提升为伯国,此举安抚了豕韦国,其成为夏朝末期的坚强盟友,但是大彭国仍然倒向商国方面。

皋在位时,迁都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西)附近。

BC1778年秋天,后昊突发重病死去。葬于今河南省洛宁县境内。

BC1775年,服丧两年后,后发(敬,又称惠)以嫡长子身份即王位。仍都于西河。时年38岁。

姒发,名发,又名敬、惠。孔甲之孙,皋之子。

姒发生于孔甲三年,即BC1813年,出生在夏都西河王宫,是姒皋的元妃所生,为嫡长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