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白垩纪(1 / 2)

加入书签

大陆上的恐龙开始进入到鼎盛阶段,表现为两个方面:

植食性的恐龙中的蜥脚类恐龙已经发展到最大超过100吨的体重,它们对植物的摄取已经到了土地供养的极限。作为大自然平衡的一部分,作为肉食性恐龙的兽脚类恐龙的数量和种类开始繁盛起来。

晚侏罗纪时期肉食性恐龙的数量迅猛增长。这一时期出现了世界霸主——异特龙,它们以植食性恐龙为食,其它的动物也会成为它们的食谱。

经过千万年的发展,“龙口”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肉食性恐龙的数量增加的数量更加迅速。由于植食性恐龙和其它生物的数量增长有限,所以肉食性恐龙也开始自相残杀。

鱼龙类在侏罗纪早期达到高峰。蛇颈龙则是在侏罗纪中期开始兴盛,并逐渐取代鱼龙的海洋霸主地位。说明当时海洋生态系统内一样产生了生物争霸战争。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鱼龙渐趋衰弱,当侏罗纪结束时已经基本式微。

蛇颈龙暂时取得领先地位,成为海洋霸主。

白垩纪(约1.46亿年前——0.66亿年前)中期出现了被子植物,但裸子植物仍占统治地位。白垩纪晚期被子植物迅猛发展,逐渐取代了裸子植物而居统治地位。另外显花植物种类增加,使得各种依靠花蜜生活的昆虫种类(如鳞翅目昆虫)以及捕食性昆虫(如螳螂目等昆虫)与日俱增。

无脊椎动物以菊石、双壳类、六射珊瑚、有孔虫、腹足类、介形类、叶肢介类为主。

鱼类已完全以真骨鱼类为主。

哺乳类出现了有袋类和原始有胎盘的真兽类。原猴亚目作为最早的灵长类出现在白垩纪末期,体型非常小,被归入免猴超科。现在已经灭绝。

古鸟亚纲的孔子鸟在白垩纪早期出现,比始祖鸟晚些,但比始祖鸟要进步得多,已经有了角质喙,飞行能力也比始祖鸟要强得多。更进步的是朝阳鸟和辽宁鸟,被认为是现在鸟类的直接祖先。

在残酷的竞争中,白垩纪时恐龙的种类较侏罗纪时大大减少,甚至连早期的霸主异特龙也成为牺牲品。它们在白垩纪早期已经被淘汰。

棘龙是最大的食肉恐龙和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的非洲,约为11200万年前到9200万年前,是已知最重的兽脚亚目恐龙和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最大可达19米18吨。棘龙的最大撞击咬合力可达5吨多,掌力有3000公斤。它的胳膊和手掌是生物史上最强悍的,可以轻松抱起一头成年犀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