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孟获哭了(1 / 2)
诸葛亮抓到孟获后就将他放了,营内亲信都表示不解:“孟获乃南蛮魁首,今幸擒之,南方平定,丞相何故放之?”
诸葛亮笑道:“我擒孟获如探囊取物,但这不是我们这次出兵的目的。云南蛮人多不习王化,没有一个合适的人管理怎么能行?孟获在云南素有威信擅长处理云南各族之间的关系,现在我是要其心服,对朝廷心存感恩,为我所用,帮助朝廷开发云南,这才是最重要的。”
众人点头,为诸葛亮的目光长远称赞。
在放孟获时诸葛亮的话就已经很明显了:“汝不降吾,真愚人也。吾有如此之精兵猛将,粮草兵器,汝安能胜吾哉?汝若早降,吾当奏闻天子,令汝不失王位,子子孙孙,永镇蛮邦。意下若何?”
孟获是什么人?少数民族头领。少数民族有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平民百姓非常淳朴,多豪杰,然而最上层的那些人就极为狡猾多智,仿佛不是这个民族的人般。
于是孟获眼珠一转:“某虽肯降,怎奈洞中之人未肯心服。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诸葛亮欣然从之。
哼!真是个天真的家伙,还想收服我,我若回云南不是如如鱼得水,你还抓的住我?
孟获心里感到好笑。
孟获回到洞中,跟弟弟孟优说:“我已探明孔明大营地形,你如此如此。”
于是孟优就带着百人献上奇珍异宝,象牙什么的来庆贺,但提到归降的事却左右言他:“权为赏军之资。续后别有进贡天子礼物。”
诸葛亮问:“汝兄今在何处?”
孟优答道:“为感丞相天恩,径往银坑山中收拾宝物去了,少时便回来也。”
诸葛亮又问:“汝带多少人来?”
孟优说:“不敢多带。只是随行百余人,皆运货物者。”孔明尽教入帐看时,皆是青眼黑面,黄发紫须,耳带金环,蓬头跣足,身长力大之士。孔明就令随席而坐,教诸将劝酒,殷勤相待。
席散后,诸葛亮笑得前仰后合。
晚上孟获跑来袭营,准备和打入诸葛亮内部的孟优里应外合,结果孟优被灌醉了,孟获一冲进来发现是个空营,跑到诸葛亮军帐一看,得弟弟趴在那醉的不省人事,于是他就知道中计了,赶紧将孟优背着往营外逃,结果营内涌出无数士兵将他围了。
诸葛亮将蛮兵放走同时送上各种生活必须品,好言抚慰,蛮兵感动无比纷纷请求归降。
诸葛亮处理好当地少数民族关系后,将孟获提了上来笑道:“汝先令汝弟以礼诈降,如何瞒得过吾!今番又被我擒,汝可服否?”
孟获就开始狡辩。
诸葛亮笑道:“你说说这都几次了?为什么还不服?”
见孟获低头不作声,诸葛亮笑道:“那再放了你吧。”
然后就连着将孟获纠集起来的各个少数民族的洞主都放了。
就这样诸葛亮不停的抓,不停的放,沿路不停的广施恩惠,自己在云南的名声越打越大。
时间进入夏季,云南瘴气勃勃,诸葛亮带来的兵开始水土不服,疟疾多发,衣服都穿不得,只能穿着兜裆拿着兵器就赶路。
就这样兜裆里面都容易溃烂。
可见现代华国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战士的辛苦,在此向他们致敬。
其实最困难的是取水,大军千里走过来有河水也不敢喝,谁知道里面有没有吸血虫之类的东西。
诸葛亮和当地人聊天后,知道这里水源充沛,掘土挖井后出来的水可以喝后,灵机一动,挖了许多大坑,然后向天祈福,若能平蛮则来水,若不能来水就退兵。
第二天,水坑里沁出了满满的水,军中士气大振。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次祈福的原因,这个时候,诸葛亮大军在云南的艰难情势开始发生了变化。
云南蛮族开始有人心服诸葛亮起来,有个叫杨锋的倒戈了,帮助诸葛亮将孟获抓了起来。
孟获大叫:“‘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杨锋说道:“吾兄弟子侄皆感诸葛丞相活命之恩,无可以报。今汝反叛,何不擒献!”
孟获被抓到诸葛亮面前的时候,诸葛亮笑问道:“这下你心服了吧?”
孟获也打出火气来了:“吾祖居银坑山中,有三江之险,重关之固。汝若就彼擒之,吾当子子孙孙,倾心服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