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漂洋过海的回信(1 / 2)
匆匆和郑燕话别,耿哲连跳带叫地走开了。郑燕看着这个一惊一乍的男子,觉得实在古怪。摇了摇头,自己也走了,她捉摸不透,这董乔是什么人,怎么能让耿哲如此激动?这耿哲又到底是个什么人,怎么生活中处处都是惊喜,处处都是谜团。
那时天空尚有星斗,路灯很少,校园里的小路沐浴着星光。沿路走到图书馆前,馆前的那座亭子上恰好无人。耿哲穿过小桥,走了上去。
灯光微弱,照得信封泛黄,但这样的光线刚刚好。一路穿过的美丽的风景,像是在打开董乔的信前举行的一个仪式。
信封慢慢拆开,露出白嫩的信纸。耿哲抽出信纸,发现这种台湾产的纸,质地更轻盈精致一些。上面则写满了董乔的钢笔小楷,温婉中带着刚劲,劲力处却也不失细节。
耿哲深吸一口气,是夜晚里水和空气的气息,然后他开始慢慢读了起来。
“耿哲小友,
你好,来信已阅,得知此信来自古都西安,心中甚慰。
小友对我的散文评价颇高,在下愧不敢当。我著书写文,既学英美小品文,也学明人散文,故而能有君所谓之灵动轻盈气息。
……”
一路读下去,终于读到——
“关于我作品在大陆的出版,版权等事宜,双方或许理念不同,渠道不一,颇为麻烦。特殊时期,为两岸文化之交流,耿哲小友不妨与出版社同仁们先斩后奏。
如果大卖,收入意思我一二即可,略表心意。
我便是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成功,相信白先勇、余光中、金庸、三毛等人的著作在大陆出版,也不在话下。
西安汇千年名胜古迹,余神往已久,盼有与君共有雁塔曲江,当面畅谈之日。
董乔,顺颂冬安。”
读完,耿哲闭上眼睛,让空气和水的气息自然而然地漫入自己的心肺。品味着这封短札的字字句句,宛若品味美酒,厚重而清香。
等有空了,就赶快向出版社刘社长报喜吧。不知道,他小儿子的家庭作业做了么?
第二天上午,研讨会又是一片热闹,唇枪舌剑耿哲也见识了更多高校的学者。
江南学者说话条理分明、温婉畅达;西北学者说话直来直去、刀刀要害;西南学者说话很冲,听之如吃大辣椒;东北学者的话则总是很搞笑,不知道为什么,或许这是东北腔自带的技能吧。
中午,耿哲趁会议间歇,休息的时候,一溜小跑到了出版社。
匆匆几步,买上楼梯,找到社长办公室。耿哲站在社长办公室向里望的时候,刘社长正叼着烟卷儿,读着书。
门没关,但耿哲还是敲了三下门,砰砰砰,刘社长也不抬头,只是豪气地问道:“谁呀?”
“我呀,耿哲,刘社长。”耿哲走进了,找了个椅子坐下,然后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