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0189 德黑兰会议(1)(2 / 2)
另外,在中国战场,尽管日军在正面战场上屡屡取得胜利,但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抗战以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作战,都还在艰难的发展,甚至是一步步壮大,日军并未能迫使中国政府投降,而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得不继续将大量的陆军兵力留在中国,从而也令他们的兵员更加的捉襟见肘。
亚洲战场局势,尤其是太平洋战场局势的崩坏,使得日本根本不可能抽调兵力,从东方向苏联发动进攻,以配合盟友德国的作战,当初轴心国的结盟意图,至此彻底土崩瓦解。
可以说,就在43年岁末,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可以窥见曙光了,正是在这种局势下,各主要反法西斯国家的首脑会晤也变得频繁起来。
11月22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会议,整个会议持续了4天,会后,三国联合发布了对日作战的统一宣言,要求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归还战争期间侵占的全部中国领土等等等等。
开罗会议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原本正在准备前往德黑兰的斯大林大为恼火。
斯大林恼怒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开罗会议的召开正好赶在德黑兰会议之前,罗斯福和丘吉尔两个人,是在前往德黑兰之前,先去了开罗,同中国代表敲定了对日作战的整体计划。这似乎意味着美英两国在态度上,更加注重亚洲战场的局势,却对惨烈的苏德战争缺少关注。
第二,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会议上做出了《开罗宣言》,按照三国首脑的意思,下一步,美英联军将加大在亚洲战场的投入,并于近期在孟加拉湾实施一场大规模的登陆作战,以击溃盘踞在缅甸等中南半岛地域的日军。
若是开罗宣言中关于登陆孟加拉湾的作战计划真的拓展实施,那么毫无疑问,美英双方必定要在该场战役中调动配属相当数量的登陆艇。而对于苏联来说,他们在即将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有什么要求?毫无疑问,最主要的一点要求就是催促美英双方尽快在西欧登陆,开辟欧洲战事的第二战场。英美联军要想在西欧地区实施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同样也需要用到大量的登陆舰只,换句话说,开罗宣言中提到的对日作战计划,实际上是与苏联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有这两个原因摆在前面,试想,斯大林怎么可能不生气?他甚至认为这是美英两国对苏联的背叛。
就在这种情势下,一个不知来源的消息,在43年底很突兀的出现在全世界公众的面前——苏联人正偷偷的同德国人单方面媾和。
这个消息尽管出现的很突兀,但却传的有鼻子有眼,令人不得不相信。
按照这个消息的说法,苏德双方的秘密媾和从库尔斯克会战结束之后就已经开始了,双方的谈判代表,分别是德国的里宾特洛甫和苏联的莫洛托夫——这也是莫洛托夫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德黑兰会议名单中的原因。
双方媾和谈判的条件,是德国承诺将全部的部队撤退到1941年6月之前的边境线上,同时,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芬兰都交给苏联,归由苏联管理。不过,已经在战场上取得主动的苏联人胃口大了,他们不仅在谋求芬兰和波兰地海沿岸地区,还觊觎着罗马尼亚的领土,意图将这片资源丰富的土地纳入怀中。而这个要求对于石油资源严重依赖罗马尼亚进口的德国人来说,是根本无法接受的。
正是因为和谈条件上的分歧,苏德双方的媾和才始终未能达成最终一致,不过,谁都不敢保证,一旦德国人做出了让步,这份媾和协议会不会直接面世,打全世界一个措手不及。
尽管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都在短时间内陷入了沉寂,但这个被战乱所充斥的世界显然并不安稳。既然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显现曙光,那么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注定便要出现转换——整天以绅士自诩的英国人,刚刚从德国人轰炸的废墟中爬起来,就开始想方设法的在苏联人背后捅刀子;美国人开始欲语含羞的搞战后体系,准备为自己谋求更多的战后利益;苏联人自然也不是傻子,莫斯科也有自己的打算,斯大林的目光已经盯准了东欧和巴尔干半岛,他准备将红旗插到更多的地方。
就在这个希望与纷扰并存的时刻,鲍里斯正式离开莫斯科,前往伊朗的首都德黑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