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40节 人强马壮 定稿(1 / 2)
卫部长还在造船厂内另预留了军事工作区,准备设计并制作大吨位(3000--5000吨)船舶和军用船、艇。
造船厂前期仍以生产普通货船为主,吨位也大多在800吨以内的内河船。对外接定单的同时也自主卖给有需要的船队,卖出后赚取资金,保证造船厂正常运作。
计划在中、后期待相关火炮完成制作、造船技术成熟后试制军舰,反正还有好几年的时间准备。
31年3月,造船厂任命了新的厂长高游乙,副厂长张权礼,原有技师11人,技工30多人,普工200多人。之后,扩大了生产规模,到31年底,已生产了普通货船8艘(卖了5艘),造船厂技术日渐成熟。
在高少爷的指导下,造船用的玻璃纤维钢已着手进行研究,军舰设计图已完成过半。为进一部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5月,高少爷在研究炸药之前就想到了在战时我方无制空权时,舰船体量大时,难隐蔽,舰船的机动性尤其重要。小型舰船将会有较大的灵活机动性,小型潜水艇在内河会有较高的隐蔽性。高建昌决定组织造船厂的技术力量自行研制生产小型“潜水艇”。
高少爷凭记忆及潜艇工作原理在前期也只不过是帮他们设计制造了几个小型密封舱而已,加上导气管、潜望镜后可以利用柴油机、电池或人力在浅水下航行,所有攻击行为都得靠人力完成。
不过,在那批专家人才的辛勤工作下,这种排水量约4吨,只能人工攻击的小潜艇还是被造了出来,正在抓紧时间调试。
在矿区原来的拖拉机修配厂基础上加大投入,矿区原有二十几台拖拉机及16辆汽车,有专门的汽车(连拖拉机)修理厂,还有修理工人18人。
卫部长在那些机械专业人才到位后,专门成立了机车厂,厂长高连举,副厂长就是北平某大学的赵教授,他还为机车厂带来了12名大学生,上次高少爷从陕南带回来的那2个四船籍的大学生及另外的六十几位专家也被分配到了造船尝和机车厂。有了人才,这干起活来就有办法了。
高建昌定下目标:近期要能自制拖拉机履带,中远期要能改装或自产汽车、拖拉机或装甲车。
在原有修理技术的支撑下,高厂长、赵教授他们从拆解拖拉机、汽车做起,熟悉了机车的基本配件后又让机床厂按他们的要求生产了一批专用机床,汽车、拖拉机的大部分配件倒是很快能自产了。到1931年底,第一台装上了柴油机的汽车被机车厂生产出来了,高少爷他们三个当时就激动得跳了起来。
装甲车呢,还在摸索。
除了新开采的1个铁矿、2个煤矿外,高建昌在31年年底又在房县山区找到了铜矿(一开始还以为是金矿呢)矿脉,计划在32年初开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