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奏对(1 / 2)

加入书签

朝会上的正式接见,赵匡胤只是礼节性地慰问了一番南唐的近况,以及重申了两国之间的友谊。赵匡胤希望自己在对后蜀和南汉作战的时候,南唐不要扯后腿。李从善表示了对赵宋王朝的尊敬,以及带来了李煜的保证,绝对不会趁机有所动作。

萧左作为副使,一直没有机会发言,不过对于这种正式的外交场合,他也不是很懂,便一直默默无声站在一旁,赵匡胤在问话的期间不时打量了他几眼。

官方性的礼节接见之后,当晚赵匡胤将会在集英设宴款待各国使节。萧左一直皱着眉头,心里想着,赵二打算什么时候出招呢?

散朝之后,萧左以寻欢作乐为由,甩掉了李从善,悄悄跟上晋王。赵光义带着萧左,径直朝赵匡胤的寝宫富宁宫走去。

赵匡胤想见一见萧左摸摸底,一则是为了观察一下萧左这个人的品行,二则是想顺便打探一下那位南唐国主的心思。

萧左跟着晋王进得福宁宫,赵匡胤正在批阅奏折。作为皇帝胞弟的晋王出入皇宫是不需要传唤的。

“臣弟参见皇兄。”

“小人萧左参见皇上。”

赵匡胤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两人,淡淡说道:“起来吧。”

萧左的心底有点忐忑,他局促地站在一旁,等着赵匡胤问话。可赵匡胤一直都在认真地看奏折,把两人凉在了一旁。

赵光义知晓自己的皇兄做了皇帝之后十分勤勉,事必躬亲。做事有条不絮,有始有终,手上的事情没做完,他是不会理身边人的。

约莫过了那么一刻钟,赵匡胤终于把手上的奏折看完,和颜悦色地朝两人看了过来,“光义,你先下去吧。”

“臣弟遵旨。”赵光义知道自己的哥哥想亲自考察一番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于是便躬身退了出去。

待赵光义一走,赵匡胤便淡淡地说道:“你叫萧左是吧。”

“回禀皇上,正是在下。”

赵匡胤站了起来,走到萧左身旁,又仔细看了他几眼,说道:“朕很好奇,你为何会知道那首咏史是朕所作。要知道那首诗是朕私下所做,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

赵匡胤说得很隐晦,其实他做那首诗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准备陷害林仁肇而准备的。知道的人也就赵光义和直接参与画像之事的几个人而已。

萧左居然知道,这让赵匡胤既是意外又是大感惊异。他感觉自己有点看不透眼前的这个年轻人,难道这世间真有鬼神托梦之说?

而萧左呢,听得赵匡胤这么一说,差点没有被吓死,想不到自己一时自作聪明,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背脊冒着冷汗,大脑飞快地思索了一会儿,稳了稳心神说道:“回禀皇上,小人当时之是猜测。”

“哦?”赵匡胤还以为萧左会往鬼神上面扯,虽然对他这个答案不是很满意,但总胜过用一些鬼话来糊弄自己。“依据如何?”

凡是猜测,都不可能是无的放矢,大抵都会有一定的依据。如果凭空臆想,那就是扯淡而不是猜测了。

萧左不疾不徐地回道:“小人初读陛下诗作,大概其中君临天下的气势。如此傲视群雄之作,放眼当今天下,江南诸国苟安已久,北汉附庸契丹,而契丹已为南下逐鹿中原之力,唯有陛下,才有这样的气魄来一统河山,故而才有此猜测。”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虽然免不了有点拍马屁的嫌疑,但确实也是当今天下的大形势。天下虽然四分五裂,除了中原一直连年征战,诸国之间一直很默契地相安无事。

而中原历经五代,祸乱不止,民生凋敝,其财力并不比江南诸国强大。但同时对于久不休兵事的江南诸国,新生的赵宋王朝在兵备上面却极有优势,再加上赵匡胤的锐意改革,杜绝了地方拥兵自重的情况,虽然牺牲了一部分皇权,但却是稳固了王朝的统治。如此上下一心,只要稍微有点大局观念的聪明人,都能看出来赵宋一统天下的决心以及底气。

赵匡胤很满意萧左的答案,嘴角勾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朕听晋王言及你想投效于其麾下?”

皇帝的话说得很有水平。萧左差再次感受到跟皇帝打交道,如果心脏不好随时都有可能被吓死。之前萧左向赵光义表明心迹,欲投靠赵宋,但又想留在金陵做情报工作。而汴梁方面留在金陵的情报部门直属上司就是赵光义。

赵匡胤没有说你是萧左是想投靠我,而是投靠赵光义,这么说起来也算不错。但这话一说,难免有歧义。皇帝最忌惮的就是手下人结党营私,这个问题一时间让萧左吃不准赵匡胤的心思。

就萧左所了解的历史来看,赵氏兄弟一直情同手足,并没有暗生嫌隙,起码在赵匡胤死之前根本就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弟弟有不臣之心。再者而言,当年赵匡胤之母杜太后临终遗言金匮之盟,皇位兄终弟及。有这么个护身符保护,赵匡胤也不会去猜忌自己的胞弟。

可眼前赵匡胤这么问,难道是看出了赵光义的野心?萧左顿感为难,权衡一番,最后只得说道:“小人只为这天下一统,乱世早日结束尽一份绵薄之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