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4章 母妃(2 / 2)
如此庞大的后妃群,将后宫充斥得人满为患,品级高的妃嫔还好说,品级低的答应、常在们也就只能是有一间屋子,居住条件仅仅比宫女们稍好一些罢了。
皇上是诚孝之人,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母妃们以及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登基已快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宁可让自己的女人不是借居景阳宫就是暂居潜邸也不曾提出将母妃们搬迁至慈宁宫和仁寿宫。不仅如此,格外小心谨慎的皇上还特别降谕内务府:所有先皇后妃和女人们的任何事宜,必须事先奏请他本人,经他批准之后方可行事。皇上就是担心会有人利用先例、惯例为借口,对先皇的女人做出不恭不敬之举。
实际上,按照皇上此前的想法,他一直打算将这些母妃们继续奉养在宫中,待遇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以后逐年还会通过晋升品级的方式来不断提高她们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待遇,他要让皇阿玛安心走好,他要做世间孝子的表率。
但是随着这道圣谕的浮出水面,皇上登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以他的本心而言,当然是希望将母妃们留在宫中,由他这个皇帝儿子恪尽孝道,他是诚孝之人,不但对皇阿玛诚孝至极,对母妃们也是一视同仁,绝对不会打半点折扣;另一方面,既然皇上是诚孝之人,自是一星半点都不想违背先皇的意愿,特别是他非常清楚地知道,皇宫的条件虽然是全天下最好的,但终究也是抵不过母子情深。是由他这个皇帝儿子来尽孝道,还是由各位母妃们的亲生儿子来尽孝道,成为摆在皇上面前一条极难抉择的道路。
从皇上的本心来讲,他当然是希望将母妃们继续留在宫中奉养,既是他真心实意地想要尽一个儿子的孝道,令自己能够心安踏实,不至于心生愧疚、悔恨终生,同时也是不想落下一个容不得母妃,刻薄寡恩、不敬不孝的“恶名”。毕竟自从他登基的这几个月的时间以来,各种各样的流言充斥着帝国的角角落落,如果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候拿出先皇的御旨,虽然事出有因,但是一旦看到先皇的嫔妃们出宫随子而居,谁还会有足够的耐心听他解释?
那些不明真相的人们开始了想当然的主观臆断,认为完全是他这个嗣皇帝容不得母妃们,先皇才刚刚宾天,母妃们就被他赶出了皇宫。而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政敌们则会欣喜若狂地抓住这个他白白送过去的把柄,一时间好不容易稍稍平息了舆论又一边倒地朝他投来,于是在强加在他头上的“杀父、弑兄、篡位、矫诏”等等罪名之后,又不费吹灰之力再增加一项刻薄母妃的罪名。
然而为了他自己安心,竟置各位皇兄皇弟们的母子亲情于不顾,那么他的这份孝心是不是太过狭窄,太不通人情?对于宫女们三十岁出宫都自认是一件残忍的事情,而对于亲手剥夺的这些母子亲情,他不是更加的残忍吗?
今天来到乾清宫,本是想和先皇好好地说一说话,倾诉这些日子以来的思念之情,哪里料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自己的惆怅心绪未得到平复,反而又新添了面对这道圣谕何去何从的难题。
从这一天开始,皇上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并且被这个问题困扰了许久,许久,直到半个多月之后,才终于做出了决断,而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的,还是皇太后娘娘。与亲生额娘之间势同水火的关系是皇上终生的遗憾,“子欲孝而亲不待”,这种人间惨剧为什么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他的这一生在亲情关系上已经是非常的不幸,在他荣登帝王宝座之后,明明可以为他的生母带来全天下的女人们都难以企及的荣耀,而事实上却是因为从前的种种疏离,皇太后不仅不以此为荣,反以此为耻。
身心俱疲的皇上不想他的皇兄皇弟们再重复上演这样的悲剧,于是他宁可冒着再次被天下人误解,被政敌抓住把柄散布谣言的风险,还是做出了遵照先皇遗旨的决定。
流言?有关朕的流言实在是太多了,虱子多了不怕咬,债多了不用愁,再多这么一个流言又能奈朕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