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三章 江东军大战江夏(十八)(2 / 2)

加入书签

己也是这么个想法,就这么简单。不过这今日是不行,最早也是明日吧,自己的意思就是如此。孙策一听庞统的话,他就知道了,其人是不想让己方就这么离开,其实这个也算是有自己的意思在里,自己也是如此想法。毕竟怎么说呢,这还是那话,这己方是十万多人马来到了西陵,结果如今因为人马少了就灰溜溜离开,那确实不是自己作风。而明日再和凉州军

来最后一战,之后再撤,这倒是像自己了。不过怎么却也改变不了己方失败的事实,但是这和自己想法其实也是不谋而合,不得不说,庞统他还算是了解自己,就是这样儿。最后孙策一笑,“士元所言,与我意相同,如此就这样儿吧!”庞统就知道,自己主公最后是要如此

说。其实一想也是,这不管自己说什么,其实自己主公那边儿都已经算是决定了,找自己来,无非就是听听自己说什么而已,而庞统可没觉得自己就一定能改变自己主公想法如何。当然了,他也压根儿没那么想,这个是肯定的。如果说自己主公有了什么错误,那么自己怎么也得去谏言,可这建议的事儿,而且还和自己所想没大区别,试问自己还能怎么去谏言呢。

确实,庞统自然是都跟着孙策走,这个确实没错。只有真正需要他谏言的时候,孙策要犯错的时候,他才真能来个力劝什么的,平时的话,真就没那事儿了。所以说这个时候他肯定是跟着孙策,而不是说别的,更何况庞统也是觉得己方该退兵了,不退的话,最后也剩不下多少人马啊。所以说此时不走,那是更待何时啊,当然不是今日,怎么说也得是明日和凉州

军战过后再撤,这是肯定的,虽说庞统不是孙策那样儿,可他也绝对是好面儿的人,而且不会轻易服输的,这个是肯定的。确实是,如果说庞统不那样儿的话,他没准是早就劝说自己主公退兵了。至少他很清楚,如今是改变不了结果,可己方早退,却是能保住己方更多的

士卒。可庞统其人身为天下顶级谋士,他可没多少怜悯之心,说起来还没马超多呢,所以说他绝对不会为了说让士卒少伤亡点儿,就去谏言让孙策早退兵什么的。别说孙策是没那个意思,就算是他真有,庞统八成也不会那么做。可他确实,如果说从己方的利益来考虑的话,

那么己方少伤亡,肯定是对己方有好处的,所以说那两成就是那样儿。这个才是庞统,所以说他这今日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其人性格的。其实己方这两年兵力可比之前多多了,虽说没逆天什么的,可多个十几万还是有的。毕竟己方也是有两个州,外加两个郡,扬州和交州,最后再加上荆州的长沙和桂阳这两个郡。所以说这两年凉州军和兖州军都在减少人马,以为

之前的大战,可就是江东军没战事,他们反而是增加了十几万人,十几万不少,可这么一分的话,其实每个州郡并不多。说是十几万,可绝对没超过十五万,这看孙策如今带十五万来江夏就看得出来,其实就是这两年多增加的人马,差不多。所以说对孙策他们江东军来讲,

就算是十五万人马都损失了,其实也不是说就真损失不起。至少他们就算是全军覆没了,那么最后有只能说这两年增加的人马都没有了,就相当于这两年没征兵呗,没什么大不了的。至少损失了十五万人马,可凉州军呢,少也没比己方少太多,这个是肯定的,所以说这个……

但是己方损失是没太大事儿,可对凉州军呢,他们虽说也不会伤筋动骨,可终究是比己方损失要严重点儿,毕竟他们前年和兖州军还在南阳大战来着,双方二十多万人马就那么没了。当然了,这己方要和凉州军在江夏死磕下去,二十多万人马也一样儿是要没,这个很正常。如果兖州军再加派人马的话,那么最后都没准要超过三十万,这都很正常,确实是没什么。

所以说这一次,孙策觉得是要比南阳哪一次大多了。毕竟上次不过就是凉州军和兖州军大战来着,可这次却多了己方,而且己方这就已经投入十五万人了,虽说兖州军还没派人,可他们应该还会加派人手的,这个是孙策此时的想法。其实就算是兖州军不再派人了,说起来

这次战事所动兵力,却也是超过南阳那次了。毕竟孙策也知道,前年南阳大战的时候,凉州军是没了十一二万人吧,而兖州军也是损失了十万人,这不就二十万都过了。而如今呢,虽说伤亡还没那么多,可动用的人马数量,那确实是比上次多了。就说江夏凉州军在这儿的

人马就有五万,自己带兵十五万过来的,而马超又从司隶带来了十万人,最后再加上暂时兖州军也是派出了一万人,所以说这三方的人马都多少了,最后的话,就算兖州军不再来人了,损失都不是个小数儿啊,最后的战损直接就会接近三十万,这个孙策他是知道的,确实。而他所想很清楚,如果兖州军再来个八/九万人,那么最后整个江夏,三方人马的损失,绝

对是要超过三十万的,那是比上一次的南阳多了。不过这事儿,如今还没发生,所以说孙策是肯定不了,他还能确定的不过就是这一次肯定不比上次南阳大战损失少,绝对是只多不少,这个他是怎能确定的。而其他的,那确实是要“走一步,看一步”了,就是这样儿。庞

统起身和自己主公告辞,知道这自己主公该说的都和自己说了,而之前自己该说的也都说过了,之后是没自己什么事儿,还是看自己主公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