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 兖州军终破襄平(二)(2 / 2)

加入书签

那么大差距,那才是奇了怪了呢,是吧。所以这个你得承认,他们新兵和自己辽东军的人马相比,他们都有差距,所以就更不用说去和兖州军的那些老兵相比了,要知道,那辽东军的人马,可是不如兖州军啊,这个是事实。所以是吧,这个情况,就是这样儿,你让他们和兖州军的士卒去拼,那么他们那战力可真是不如,是吧,这个……其实别说是他们了,就是

公孙康,他都很明白,己方这士卒,你说还能指望多少啊,其实根本就指望不上那么多,这样儿。所以公孙康认为自己这就开始研究撤退,实际上就是逃跑,其实就对了。而且他还不相信,就孙平杨易他们没想过这个?可能吗,他们都没想过这个,显然,这个是不可能,

而且自己也不信他们就没想过这个。而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己方还能守住城池多久?这是个问题,公孙康他其实和兖州军的士卒想法都差不多,也是觉得估计少了的话,那就是三五日,而多的话,十日左右,也不是没可能,所以这个确实,没准了,只能说是自己多关注,就这样儿。再说战场之上,比起辽东军那低落的士气,可以说兖州军是士气高涨,这么说是

真没错。他们这几日以来,可以说确实,知道这己方就要破城了,所以还能说不去更尽力吗?显然,不会那样儿,而辽东军他们就真不行了,主要是他们也不傻,而且作为守城的来说,他们还不知道吗,己方是要顶不住了,但是还有其他办法吗,确实,没有,所以是吧……这一日战事结束,曹操鸣金收兵,他一直以来,都是乐进他们上到城头三次,然后被逼退后,

他就让士卒鸣金。不过虽说曹操这个一直都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兖州军众人,哪怕就是辽东军的,也都知道,很清楚,这兖州军鸣金的时辰,那可是越来越晚了,这个就是说明问题,对吧。只能是说,兖州军攻城的时辰,所用是越来越久,这个对兖州军来说,如今的话,这

么来看,对他们是好处更多。而反观辽东军呢,对他们,当然没什么好处,这样儿。所以说,这个确实是曹操/他乐于看到的,而辽东军和孙平杨易他们呢,确实就是不想看到的了,这样儿。一日战事结束,孙平杨易心里是能轻松点儿,可如今他们,却还是很沉重,毕竟这

眼看人家就要破了己方的城池了,你说还有什么办法。至少孙平杨易他们,自认为自己是真没什么办法了。你说自己两人守城,其实也算是尽力了,这石全实在是不能让他上,所以也真是没有办法。公孙康的话,他能到城头来?开玩笑吧,他能过来,所以这么多时日,就是靠着自己两个,反正自己两个摸着良心说,真是,尽力了,所以最后结果如何,虽说自己

两人是希望好的,这个不假,但是能像自己两人那么想吗?显然,不会,所以……两人叮嘱士卒几句之后,就下城研究逃跑的问题了。对他们来说,这事儿是绝对不能给己方士卒知道的,公孙康也是,所以……他们必然是要秘密去商谈这个,今日是他们第一次说逃跑的事

儿,以后有没有,不知道,但是如今来看,城破之前,他们确实,还有机会。不过怎么说呢,这个确实,如果说公孙康他是自己一个人跑的话,石全是带着家人跑,而孙平杨易他们,就绝对是两个人一起跑,这个一点儿不错。至少他们两人很清楚,只有两个人联合到一起,

才能说是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说两人分开跑的话,那么后果都不一定是什么了。当然好的话,是都跑了,那什么都好,对谁也都不错。但是要万一不好的话,那么最后两人还不得都被兖州军给抓住?所以是吧,这个他们也要好好商讨一下,这不,此时他们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僻静的地方,他们要研究一下,两人往哪里跑,什么时候……两人是研究了一个多时辰,

最后终于是达成了一致。孙平杨易的意思,自己两人再坚守城池五日,五日之后,如果还可能的话,五日,兖州军没破城,那么自己两人也要走。如果说五日内,城池被破了,那么自己两人自然会提前走,就是这样儿。而他们两人,不会往东西北面跑,就只有往南走,这

就是他们最后的共识。可不是吗,西面是兖州军的地盘,还有兖州军大军,开玩笑吗,从那儿跑,能跑得了?东面,准确说是东南,他们可知道,那是人家公孙康的路线,也是很多士卒的路线,但却绝对不是他们的路线,他们可是不准备去乐浪,所以东面他们不会去。北

面就更不用说了,玄菟郡,过了玄菟是异族异国的地盘,怎么孙平杨易两人都不会去异族的地方的,所以就只有南面可走。他们所想很简单,就一直往南,到渡口,直接乘船去青州,这个就是他们的想法。哪怕青州和幽州西部,都是兖州军的地方,可幽州西边儿,两人怎么

都不可能去,也去不了。但是青州,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别说他们只是打扮成普通百姓,就

算是他们这么一身去了,都未必说有什么大问题。毕竟青州是曹操兖州军的地盘不假,可至从到曹操手里之后,就没什么战事了,所以也真是,那地方和幽州相比,差远了,防御什么的,都比较松懈,所以对两人来说,绝对是好事儿。而且两人也不傻,穿着甲胄,拿着兵

器去乘船到青州?那不开玩笑吗,肯定不会那样儿,就普通百姓打扮而已。其实去青州,他们两人都知道,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乘船去的途中,而不是其他的。(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