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三章 周瑜出马说守将(2 / 2)

加入书签

看到周瑜已经停了下来,罗县的守卒自然就没放箭,而一个貌似头目的守卒对着城下的周瑜大喊着。而他还算是有些眼力,觉得周瑜应该就是江东军中的重要人物,不过他可从来没见过周瑜,所以虽然听说过他的大名,但是却不认识其人。

-----------------------------------------------------

周瑜脸上是挂着笑容,说实话,距离罗县城池很近,在弓箭的范围之内。面对着这么多弓箭手,周瑜还真是没有半点儿惧怕的。他见过的阵仗,比这还危险的也不是说没有,而且周瑜确实是见过大风大浪,见识非常的人。所以想要用这些吓唬住他,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什么叫“艺高人胆大”,如今的周瑜。其实就是如此了。

在他的想法中,别说就这么多弓箭手瞄准自己,就算是比这更多的,自己又有何惧呢。虽然自己的武艺不是一流的,但怎么说也是二流的吧。所以哪怕城头是乱箭齐,对着自己射箭,自己也不惧怕什么。凭借自己的武艺,绝对是没有什么生命危险,大不了最不济是自己受伤逃走而已。所以对此心里有底的周瑜,他还能惧怕什么。

更何况。他也知道,平白无故的,罗县的守卒怎么可能胡乱放箭呢,那不可能。

所以周瑜此时笑道,“江东军周瑜周公瑾。奉我主之命,前来求见陈将军!”

-----------------------------------------------------

一听周瑜自报家门。之前问话的那个头目模样的士卒。他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心说,周瑜周公瑾,大名鼎鼎的人物啊,怪不得其人身上的气势非常,原来可不是简单的人物。

他当然是听说过周瑜的鼎鼎大名。要说在荆州扬州这些地方,周瑜的名声可不刘表还有孙策的名声小,反而在有的地方,还是周瑜的名声更大。周瑜被人成为是“江东美周郎”。是美周郎,不是美洲狼啊。而且还有,就是“曲有误,周郎顾”,这都是形容周瑜的话。

而这个士卒显然知道,所以他是赶紧弄对城下的周瑜一拱手,“公瑾先生请等等,我让人前去通禀将军!”

周瑜同样一抱拳,“多谢!”

士卒一看周瑜这么有名声的人,对自己这样儿的小人物是如此客气,他真是有些受宠若惊。毕竟周瑜周公瑾,那是什么人,自己根本就不能和人家相提并论啊,但是你看看人家,一点儿架子都没有,不愧是江东美周郎!

而这个头目模样的士卒则让他旁边的一个人前去通禀,他旁边的人是赶紧应诺走了。

士卒离去,周瑜也不着急,他知道,陈生知道自己来罗县之后,定然会亲自来迎自己的。除非他是不想投靠己方了,要不以其人那个性格,必然会如此。周瑜心里清楚,别人可能还不知道,但是自己还能不知道吗。他陈生出身江夏贼,而在荆州军中待了十数载,要说其人本事倒是不怎么样,但是见风转舵的能力,那却是一流的,而且其人还比较识时务。

为什么这么说,就看其人当年还是江夏贼的时候,能听从蒯越的说服,然后加入荆州军,这便说明些问题。而如今己方是大军压境,可以说比之当年刘景升在荆州之时,给他陈生的威胁更大。毕竟当初刘表其人可还没准备有什么大动作,他先是派蒯越前去江夏说服其人的。而在那种情况下,其人都加入了荆州军,那么如今这个时候,聪明人自然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

陈生正在自己府邸中休息,说实话,他确实是担忧战事,他心里清楚着呢,自己根本就不是人家江东军的对手。当年自己听了蒯越的话,投靠了荆州军,那是因为自己不是人家荆州军的对手。而如今呢,江东军可比荆州军还要强,还要厉害,所以自己是不会给荆州军尽忠的,再说了,如今荆州之主,名义上是刘琮,掌权的是蔡瑁,自己和他们可没什么交情。

所以自己可能给他们尽忠?笑话,还是早做打算,看看能不能投靠江东军为妙啊。

其实就算周瑜不来,陈生都准备找机会投靠孙策江东军,所以他这么一来,其实也是正合了他的意思。

正在陈生胡思乱想之际,就听士卒来报,“报将军,城外有江东军使者求见,来人自称的是江东军周瑜周公瑾!”

陈生一听,什么,周瑜周公瑾,他来了?看来自己的前途是有了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好,快我马上就到!”

-----------------------------------------------------

说实话,陈生确实是有些激动,他也不得不激动。毕竟周瑜是什么人,他可知道,其人在江东,在荆州,那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而且其人还是江东军重要的将领、军师,更是“小霸王”孙策孙伯符的心腹谋士,而且听说两人私下里还称兄道弟的,可见关系非常了。

所以陈生感觉,也许今日自己的机会来了,之前自己还想什么机会呢,结果这真是啊,“瞌睡了有人送枕头”,自己这边儿一犯困,结果枕头这不就来了吗。这可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啊,显然,自己就是那个有福之人啊,哈哈哈,哈哈哈哈!(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