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掌 李强的远征 曹妃甸(7)(2 / 2)

加入书签

这次从板甲更换为全身皮甲--之所以可以不顾丧尸凶狠的力气,是因为各种装甲车辆在源源不断从生产线上开下来,极大的提高了战士们的安全性,板甲再结实,也不如躲在装甲车里安全。

一些野外人工作业部队依然需要装备板甲,他们不可能把装甲车开到道路过于崎岖,或者过于泥泞的地带,这些工作,仍然需要人工进行。

因为丧尸活动速度、耐力十分惊人,即便是远离前线数十公里之外,也需要准备好防护装备和随身武器以备万一。

这些皮甲的大量应用,使得各种操作人员动作更加灵活,加快了生产效率。

李强等到防御工事基本完备的2015年11月20日,初冬季节,继续率军北上要和沈阳基地幸存者基地汇合了,孙晓山则继续进行曹妃甸重工业基地复产、优化配置工作,优化配置主要是进行自动化改造。

曹妃甸地区有末世前世界上领先的电动车技术,考虑到目前石油的开采问题,以及长远考虑,不论是电动汽车还是化学燃料汽车,它们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至于像末世前那样,化学燃料汽车筑起了很高的行业进入门槛,电动汽车成本上迟迟拼不过化学燃料汽车,导致无法大规模推广。这次特委会准备一步到位,除了需要大功率车辆的领域外,如装甲车、坦克等军用车辆,在原有化学燃料车辆消耗干净后,尽可能大规模装备电动车。

末世前中国不是没有自动化生产技术,每年毕业的海量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们就算是一百个才能出一个管用的,相对世界而言,也是天文数字,加上可预见的过十几,二十年就会出现得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很多公司、科研院所都进行了自动化技术的储备。

其中民营公司进行的项目几乎都进行了实际测试,私人投资,他们浪费不起,每一块钱都得发挥出效益。

研究院所则是提出课题,先申请经费,落入项目领头人腰包课题,然后找了社会上公司搞出点试验设备,花钱找几个爱收好处费的专家鉴订,写完论文再次捞了经费,课题组人员按照职位分了分,就扔那儿不管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成为了机器人的技术大国,不能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劳动力供应太多,要考虑失业人士过多会导致社会动荡,要等到人口观点临近,才会释放出这些科技力量,目前做的更多的是进行技术储备。

到末世,人口剧减的情况下,自动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成了保证人类工业水平不下降的唯一方法,这些提前储备的技术被从各家公司、研究院所资料中搜寻出来加以利用,唯一欠缺的就是大规模应用协调、自动机器人的维护、操作培训经验。

在末世前,中国最先进的技术掌握在民营公司里,也算是一种讽刺吧,最麻烦的是民营公司实行一个萝卜一个坑用人机制,大量丧尸化的情况下,往往很难凑齐一个技术方向的人手,而研究院所就好办多了,很容易凑齐需要的人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