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五百万钱(1 / 2)

加入书签

会议一开完,李磊就和李陵着手去办卖火柴的事情。在开始卖火柴之前,第一步就是先要给这个火柴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只有这名字叫的响,便于人们记忆,自然就会深入人心。

这不,两个人回到住处,就开始搜肠刮肚地想名字了。李陵平时就读书读的少,常年跟随在李广身边南征北战的,敲破脑壳楞是想不什么来。倒是以前经常跟自己的一帮狐朋狗友们玩脑筋急转弯几乎每次都能够猜对正确答案的李磊,闭目冥想了小半个时辰,突然脑子里闪现了一句格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于是乎,他拍案而起,走到还在苦思冥想的李陵跟前,一把抱过他的肩膀,激动万分地说:“李陵兄弟,我想出来,我想出来了。”

“李磊大哥,你想出来的是什么名字,赶紧告诉我。”刚才还在为给火柴取个好听的名字而大伤脑筋的李陵,突然听到李磊想出来了,仿佛受到李磊情绪的感染,也跟着激动起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取前面的两个字星火,咱们以后生产制造出来的火柴就叫做星火火柴,把这四个字都刻印在火柴盒的正反两面。李陵兄弟,你看我想出来的这个名字跟创意怎么样?”抱着李陵的肩膀不撒手的李磊,把他想出来的火柴名和创意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

“星火火柴,这个名字不错。李磊大哥,你果然才智过人,要是我有你半个脑袋那么聪明就好了。那咱们就开始组织人手对外卖火柴吧。”李陵交口称赞着李磊,并积极响应道。

李磊让身为校尉的李陵从军队中抽调了平时干活麻利的一千名士兵,以小组为单位,四个人为一组,一共组成了五百个小组,把他们分别派遣到凉州城及所辖县镇集市人流量大的地方,以官府募捐的名义对卖火柴。当初给每盒火柴定的价钱是两钱,李磊想到反正生产制造火柴的成本很低,为了带动销售额,又推出了一个优惠活动:五盒免费赠送一盒,买十盒免费赠送两盒,以此类推。果然火柴大卖,不到一天的功夫,就卖出去了五十万盒火柴。

接下来,李磊又赶紧组织人手生产制造火柴。用了三天的时间,从县镇深入到乡村,共计卖出去了两百多万盒火柴,销售额达到了三百五十万钱之多。要知道整个陇西郡当时的人口也才十几万户。照此推算,陇西郡境内的每家每户平均买了将近二十的火柴,普及率已经相当之高。如果用这一百八十万钱给付陇西郡五万多名官员和将士们的俸禄和军饷的话,也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但是,李磊却没有见好就收,反而添加人手大规模生产制造火柴。

这军营本来是练兵演习的地方,可如今,却变成了火柴厂。在广阔的营地上,一千多名士兵在李磊的带领下,夜以继日地生产制造着火柴。此时的李磊已经想到陇西郡的火柴市场几近饱和。于是,他便把生产制造出来的火柴,从运往相邻的几个郡县,慢慢扩散到更远的地方。七天左右的时间,共计对外卖出去了五百万盒火柴,当时,整个西汉的人口也才一千多万户,照此推算,平均每二户人家就有一盒火柴。只用了七天的时间,以摧枯拉朽之势把钻木取火这种笨拙的生火方法给淘汰掉,而简便的火柴取火法正在神州大地渐渐深入人心。

这七天的销售总额达八百多万钱之多,在给付完陇西郡五万多名官员和将士们的俸禄和军饷后,还剩余六百多万钱。都说“君子爱钱,取之有道”。对于一介武夫、戎马一生的李广来说,他当然不是一个浑身铜臭味的人,当他得知整个大汉朝都已经发不出来官俸和军饷时,便慷慨解囊,拿出了五百万钱,装满了六只大木箱子,分别放在三驾马车上,亲自带队赶往京城长安,把这些钱百变送给了正在为钱而发愁的汉景帝。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自然也没有人傻到白给别人送钱。李广之所以选择这么做,是因为他让李磊打着陇西郡太守府的名义对外卖火柴,不仅违背了自建汉以来奉行的“重农抑商”的国策,还如此明目张胆的借官府的名字,并且卖了这么多的钱却没有缴纳一分钱的税。要是被汉景帝追究起此事的话,他这个陇西郡太守的乌纱帽不仅保不住,恐怕小命也会没了。不仅如此,凡是参与此事的人应该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不过,李广要是把五百万钱以赋税的名义亲自给汉景帝这份厚礼的话,正为钱所困的汉景帝自然也就不会追究了。

此时正值下午申时,早已用膳完毕的汉景帝刘启躺在未央宫宣室殿的椅背上,眯着眼小憩了一会儿后,又赶紧马不停蹄地阅批从全国各地呈送上来的奏章。而放在他左手侧有卷用红绳绑着还阅批的书简,就是李广在前些天派人火速呈送上来的。但是,汉景帝以为这里面的内容又是在跟他要钱呢,于是就放置在了一边,根本就没有打开过看。

“皇,皇帝陛下,陇,陇西郡太守李广在宫外求见。”一个内侍迈着小碎步,从宣室殿外急匆匆走了进来,站定在汉景帝刘启身侧,倾下身子,附在他耳畔,气喘吁吁地轻声细语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