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国门外第一战(2 / 2)

加入书签

燕军进入战场的时间不长,现在无法统计人数,但是看着战场上燕军经过之处到处都是秦军的尸体,蒙骜震惊不已。本来以为秦军所到之处必定横扫千军,没想到反而被燕军屠杀。

不仅仅是蒙骜觉得震惊,合纵国联军也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个眼看着燕军在秦军中独自厮杀,差不多一个多时辰过了,秦军竭力组织兵马抵挡,却还是挡不住。

此时,秦军主将蒙骜终于意识到此战已经无法取胜,急忙下令大军慢慢朝洛阳方向后撤,而自己父子亲自断后。

虽然蒙骜的意图是要后撤,但是燕军都是骑兵,而秦军大部分都是步兵,蒙骜想要干干净净地摆脱燕军却没有那么容易,其中一部分被燕军死死缠住。

好在合纵国的大军被秦军打怕了,蒙骜将所有的弓弩手安排在后方,压制住合纵国联军。同时蒙骜又调集了总共四万骑兵,牵制住燕军,然后才逐渐将所有步兵撤出来。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之后,终于,合纵国联军都看出了秦军的意图。本来从秦军开始撤退的时刻起,其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但是在众将心目中,秦军永远都是勇往直前,哪有打仗打到一半就后撤的道理,所以直到过了半个时辰才看出来。

当李宽再次建议全军扑上的时候,四国的主将都同意了。战鼓声再次响起,四国五方大军近三十万一起扑了上。

冲在前面的是四国的骑兵。秦军的弓弩手早已严阵以待,密集的弩箭一排排地射出,将四国的骑兵连人带马射杀倒地。虽然伤亡严重,但是四国的将士终于舀出了应有的勇气,不顾伤亡地往前冲。

此时,四国将所有骑兵大约五万人马一轮一轮地朝秦军冲,由于秦军的弓弩射程极远,能射出千步之外,轻易便在阵前开辟出一个一千多步的空档。

两军之间的距离最多不过一千五百步,骑兵全力冲刺之下,也就十数息时间。但是秦军的弓弩箭阵排列地非常激ng妙,竟能在对方骑兵冲到跟前之前射出三十几支弩箭。

也就是说在理想情况下,四国的每一名骑兵想要越过这片空档,这一路上都处于射程覆盖范围之内,都要经受三十几次弩箭的威胁。三十几次,便是骑术再高明的骑兵也是无法避过的。

正面进攻,伤亡难以避免,不过四国大军没有后退。刚才若不是燕军及时赶到,大军已经受到了大量的伤亡了,将士们人人都觉得这条命几乎是捡来的,现在便是死了也是壮烈地死,远胜过刚才被人屠杀而死。

战场上最重要的就是士气,合纵国大军的士气被激发出来了。在巨大的伤亡下,四国联军终于突破了秦军的弩箭阵。

等四国的骑兵冲到秦军面前,正想大肆屠杀一番,秦军的弓弩手却转入后方不见,摆在四国大军面前的是秦军的步兵方阵。

这里只有两万步兵,由秦将蒙武亲自统领。四国大军见胜利在望,顿时勇气百倍,冲杀上来。

秦军摆的是一个防御方阵,不过这个阵型颇为不一般,冲在最前面的四国骑兵居然没有在第一次冲锋中将其冲破,反而死伤了很多。不过,此时四国的步兵也压了上来。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是看它处于优势的时候如何勇猛,而是看他处于劣势时候的表现。此时,这两万秦军背后的大军已经撤退到数里之外了,只有秦国的骑兵还在与燕军硬扛。

也就是说秦军已经在撤出战场,这两万步兵是用来断后掩护大部队撤离的。虽说骑兵还在作战,但是骑兵与步兵不同,骑兵移动速度快,只要撤退的命令传来,骑兵便可以迅速脱离战场,直接逃命了。但是步兵则不同,几乎无法摆脱后面的追兵,最后只有两个结果,要么被擒,要么战死。

虽然成了弃子,但是那两万步兵没有丝毫屈服,也没有任何奔溃的迹象。随着四国联军一次又一次的冲刺,秦军的步兵方阵被撕裂成破碎的一片一片,但是被撕裂的步兵马上又结成一个个阵型继续作战。

对于秦军来说战争一场惨烈,几乎每一刻都有秦军倒下。四国联军气势汹汹地压上来,却始终无法将秦军屈服,反而被死死地拖在战场上。

不仅如此,秦国士卒眼看处于必死之地,反而战斗意志更加坚强,四国联军必须要以两倍,甚至三倍的伤亡才能吃掉一块。

其实现在合纵国联军只要将秦军包围了,慢慢消耗,便可将其全歼。不过合纵国联军没有这么做,大家都杀红了眼,四国将领渀佛非要将这里的秦军彻底消灭,方才过瘾,才肯罢休。

一个时辰之后,后方传来鸣金声,秦国骑兵立刻开始大撤退,而此时秦军断后的两万步兵却只剩下数千。

听到鸣金声,此时在此负责断后的秦将蒙武已经可以后撤了,但是他并没有马上后撤,而是领着身边数百亲随左冲右突,试图将被分割的秦兵收聚起来。

战场上的李宽也一直在寻找秦军主将。远远见到一面写着"蒙"字的大旗,李宽急忙领兵上前,来到近前一看,果然是秦将蒙武。

这已经是李宽在这一场战争中第二次正面遇到蒙武了,上次李宽也想杀了蒙武,却没有得逞,这次可不一定了。李宽弯弓搭箭,向蒙武射。蒙武正将手中长戟刺向一名敌军,眼睛余光猛然见到五支铁箭同时射到,大吃一惊,刚想躲避,却已经来不及,其中三支箭从上、中、下三路封住了蒙武全身,而左右两边还有两支。

接着,蒙武感到胸口一阵刺痛,啊地一声大叫,而胯下的战马也嘶鸣一声,挣扎片刻,轰得一声倒在了地上,而一代名将蒙武也从此倒下,再也没有起来。

l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