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盘马弯弓(下)(1 / 2)

加入书签

西南战云涌动。

国民革命军进军西南各路大军正按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和李想的决策,或行军,或作战,战马嘶呜,战鼓动地。

西藏和西康方向,刘经在相继稳定拉萨、日喀则、丹东等西藏主要城市后,保卫西藏的部署已调整就绪,英国进行直接军事干涉的可能性已大为减小。

湖南方向,杨帆各路部队浩浩荡荡地向湘西黔东进军。

西北汉中方向,第18兵团等部向秦岭地区的川军部发动攻势。同时,活动在陕南和鄂西北地区的原中原军区部队,积极佯动,吸引川军注意。

此时,只有鄂军的高级将领才清楚地知道:这错综复杂的军事行动中,掩护着一个绝大的秘密,那就是湖南鄂军数十万大军开始向西机动。

为了迷惑西南地区的敌人,保证对其实行大迂回大包围的突然性,李想和总参设计并实施了公开与秘密两种机动方式,准备从袁世凯意想不到的方向,实施向西南的进军。

杨帆军团的第5兵团则以解放湘南地区衡宝的姿态,由上饶隐蔽地开往湘西。该兵团在开进、驻扎、通信和同地方政权联系中,一律使用老湘军的番号,使陈宦误认为这只是鄂军在占领湖南之后整顿湘军的调防。

杨帆的第3兵团除一部溯长江北上走水路外,其余大部则进入汉中,做出一副从北面进击四川的样子。实则,主力秘密南下,到隐蔽集结于湘鄂西部。

这样一来,在中南地区,西北鄂军和湖南鄂军两支大军的进军出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方式:向汉中疾进的西北部队是浩浩荡荡,锣鼓喧天;向西南开进的杨帆部队则僵旗息鼓,不显踪迹。

面对战争史上这一战略伪装的杰作,杨帆欣然地点点头,说道:“这样子好,李大帅就是要这种气氛!”

在一旁的谭人凤则笑着对参谋人员说:“各位再努一把力,将最后一幕戏演好!”

谭人凤说的“最后一幕戏”,便是他们“表演”的“声东击西戏”。

杨帆率军团领导机关从长沙出发,乘坐浅水舰沿湘江北上,开始向西南行进。表面是过洞庭湖进入长江,实际上是秘密从洞庭湖上拐进沅江,进入湘西。

…………

北京,中南海。

听说李想在汉中的部队频频调动,袁世凯真是一夕数惊。

“湖南易手,李想这么快就准备动四川了?吃相这么难看,他真不怕消化不良撑死?”袁克定阴沉着脸说道。一瘸一拐的在大厅度圈子。

“行了!你能不能坐下消停一会儿?”

袁世凯无名火没处发,只有向他儿子发。

由于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形势特点和政治、经济条件,袁世凯企图把西南建成“剿李基地”,盘踞川蜀,开拓滇康,支撑一隅,等待时机,在李疯子背后插上一刀狠的。北洋和鄂区一开战,这一刀绝对可以要了李疯子的命!

于是,袁世凯不惜从大借款中腾攞出三百万英镑,砸得西南小军阀们晕头转向,全部乖乖给他推北洋的磨!

袁世凯也是高瞻远瞩,对西南——李疯子这一后背早已盘算好了。秦岭、大巴山、巫山和武陵山诸山脉,同时也是一道鄂军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便于封锁,可以割断川黔两省与内地的联系,对鄂区就是进可攻,退可守,就是插在李疯子背后的一大尖刀!

而且,西南地区盘根错节的地方封建势力和各据一方的军阀土匪,可以作为实行反动统治,金钱收买分化的政治基础;西南地区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兵员和军粮都有保障;地处边陲,接壤数国边境,便于取得外援。

因此,袁世凯决定大力“投资西南”。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决定把退集在西北、西南的残部,统统组织起来,沿川陕、川湘鄂边区,层层设防,构成一道坚固的防线,以“固守西南”。袁世凯计划:以川军集团在川陕边区的部队扼守秦岭、大巴山,防止解放军由陕入川;以陈宦新编的川军集团布防川湘鄂边区,扼守川东门户。然后,见机行事,关键时刻出来桶李疯子一刀!

为了建设西南这阴险的计划。老袁调走尹昌衡,派心腹陈宦接替了胡景伊的川省都督,要他看好成都这个据点;重庆的西南军政则由亲信黄鹄坐镇。黄鹄年轻顽固骄矜,陈宦老谋深算,圆滑善变,且二人均与国民党特别是李疯子势不两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