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以战促和(1 / 2)

加入书签

一艘火轮船吐着浓烟粗气沿长江顺流而下。

天气炎热,船舱里像个烤炉,穷人全窝在焖罐子里……倒腾货物的商贩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堆在过道里的包裹,乘警提着棍子走过来走过去,伺机向小贩们敲诈几个铜板。那些冥顽不化的老头儿打瞌睡时,藏在瓜皮帽里的“猪尾巴”不小心被抖落了出来,一旦惊醒,忙将小辫藏了回去。

在甲板上,江风清凉拂面,这里全是有钱的旅客。

一群身着新潮学生装的年轻男女挤在一处,无所忌讳地议论着眼下的时势。

锦衣如画的太太小姐们躲在遮阳伞下,或嗑着瓜子嘀咕着,或无聊地望着两岸向后方慢慢退去的青山。

不少戴礼帽穿长衫的男人,一看就是有点身份的,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有的则专注于手中的报纸或冯梦龙的《三言二拍》、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这时候一个青年学生扬着《人民日报》嚷了起来:“你们看见没有,尹昌衡要进京了@ 。”

便有人问:“川督尹昌衡吗?他不是西征西藏去了吗?我还在成都看过他誓师大会呢!”

那学生便道:“嗨,被袁世凯“十二道金牌”召回了!”

学生们争相议论起来。

有人说:“可能尹昌衡也跟湖北张振武一样,要到北京去当京官了。”

又有人道:“张振武才不明不白的死了,袁世凯是个奸诈之徒,尹昌衡到了北京,也没有好果子吃。”

邻座一位穿着长袍马褂闭目养神的老先生这时睁开眼来,瞥了一眼那群热血沸腾的青年学生,担心地摇了摇头,继续闭目养神。

一位身材高大、着皂色苏缎长衫的年轻汉子走上甲板,两个挎盒子炮的士兵随侍在身边,戴着白色大檐帽的船长也哈着腰跟在后面。

一些乘客不时小心地向那个年轻汉子看去,猜测着他到底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年轻汉子屹立船头,凝视着两岸青山相对出。

那群高谈阔论的年轻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与他们同乘一列火车的人,正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西征军总司令、川边经略使兼川边都督、陆军上将尹昌衡!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唉,现在真不是到北京的时候啊!”尹昌衡心情沉重地自语着。

火轮巨大的噪音混杂这江涛,撞击着他的思绪……

“尹都督你不能走啊!”土司郎吉平措带领十三寨头人跪在都督府前,身后还跪着上千的藏族民众,哭声一片。

郎吉老泪纵横:“将军视民众如父母,民众视将军如恩人。今将军离边赴京,我等唯恐再也见不着将军了,乞求将军致电袁大总统,留下来吧!”

眼前情景使尹昌衡热泪横流,川边藏族父老如此信任和厚待于他,他岂能就这样一走了之?尹昌衡即与郎吉歃血为誓,言定此去北京,三月必返。尹昌衡是怀揣着藏区民众的拥戴和期盼离开打箭炉的……

船过三峡,尹昌衡准备到汉阳拜见副总统黎元洪,当然,主要还是想见见辛亥“传奇”名将李想。

李想的大名尹昌衡早有所闻,正是此人拉开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序幕,光复阳夏、战北洋,战西北,所到之处战无不胜,鄂军善战,天下闻名。尹昌衡对此次的见面可是非常期待的。

黎副总统和李大帅对尹昌衡十分器重,挽留三日,游龟山蛇山,登黄鹤古楼。觥筹之间,谈今道古,感慨万端。

黎副总统叹道:“昔日赵尔丰经略川边,嗜杀成性,虽说藏边一时无事,然民怨沸腾,积弊甚多。硕权文韬武略,少有人比。西征平叛,德威兼并,藏区民众无不钦服。感佩之至,黎某是五体投地了!”

李想翻着白眼,受不了黎元洪这肥仔的虚伪。

尹昌衡则屡屡自谦,对黎元洪尊崇备至,却又叹息着问道:“黎公,有一事昌衡不甚明白。眼下川边及西藏正是多事之秋,袁大总统却非要召我进京不可,这倒是为何?”

黎元洪沉吟着看了李想一眼:“李帅怎么看?”

李想翻着白眼道:“谁都知道,袁世凯在英国人的“调解”下,是要谈判解决西藏问题。”

“这我也知道。”尹昌衡道。

黎元洪沉吟片刻,也叹道:“我想,袁大总统在谈判问题上,肯定是有他的顾虑的。要是都依了英国人,又有悖国人的感情和原则;要是不依英国人,那政府又将失去英国乃至众多友邦的承认和支持。袁大总统是进退两难哪!”

尹昌衡忍不住问:“黎公的意思,袁大总统是觉得昌衡在政府与英国人打交道中间碍手碍脚了?”

黎元洪当即道:“不会吧,袁大总统怎么会如此认为呢!”

李想看着尹昌衡,这小子太没政治情商,恨铁不成钢的气道:“你要是不犹豫不决,婆婆妈妈的,早日打下昌都,就没有什么碍手碍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