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咸电(2 / 2)

加入书签

袁氏父子进了书房,立即就有丫鬟进来给他们倒茶。

“我曾密电张季直,希望他来京,予以襄赞。可有回音?”袁世凯敲着桌子问。

袁克定回答:“张先生虽没亲自北上,却派刘厚生持密函献策。”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信来。

袁世凯撕开信,看信上写道:“目前第一难题,即要公南来。解此题者只有二法;一从在京外交团着手;一从北数省人民着手。飞钳捭阖,在少川知其意而妙用之,若不著一毫痕迹,使不欲南来之意不出于公,当可有效。此题不过政府尚在南方,公如何能组织正当之政府也。”

袁世凯沉吟着,张謇之计却是高自己的谋划一筹,他便把信给袁克定,说道:“按他的妙计做去。”

“是。”

“还有,拟一封电报拍给南京,就说我不去南京,措辞不需要客气。”袁世凯狞笑一声,“现在,没必要跟他们客气。”

“是。”袁克定连连点头,但是脸上却浮现犹豫不决的神色。

“有什么不妥?”袁世凯奇怪的问道。

“没有,”袁克定摇摇头,“是兰州的麻烦还没解决,赵惟熙来电,李疯子一意孤行,不把我们的警告当一回事,如果我们再不赶紧援助兰州的话,兰州必定不保,西北必定不保!”袁克定咬牙切齿的说道,“当初南北和议就属他反对最烈,如今虽然没有反对父亲当选大总统,可是他在《人民日报》反对父亲任命赵惟熙为甘肃都督,借此上历数父亲“受赵氏之蒙骗”、“颠倒黑白”、“武断罗织”、“有伤全国共和”、“阻塞豪俊之气”、“违众而发不情之令”、“横逆待人”、“淆乱民国是非”、“凭借权势、帝制自为”、“专为舆论相违”,十大可惜,在父亲刚刚当选大总统他就跳出来唱对台戏,这不臣之心,路人皆知,他如此对兰州穷追猛打,极力扩张势力,极度危险,现在已经不需要他来威慑清廷,必须速速根除!”

“跳梁小丑,该收拾的就收拾掉。不……”袁世凯冷笑一声:“……还是先和孙大炮打个招呼,要以国家大义去说服,他们就吃这一套,就让孙大炮去压李疯子,李疯子会怎么狡辩,不能让南方党人以为我是在向他们举起屠刀,我们这回一定要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不然和李疯子的仗没法打。和李疯子打仗,必须瓦解他的军心,必须撕掉他始终高举正义的旗帜。”

经历这么多,袁世凯仔细的研究过李想的每一场战役,发现李想军队战斗力强悍的秘诀,就是给予每一个战士正义的力量,他们永远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听听流传出来的鄂州革命军军歌,“我们肩负着民族的希望”,这不止是狂妄,还有让没有士兵在战场上杀人时无所顾忌的正义。

袁世凯挺头疼的,如果不能在与李疯子舌战上取得胜利,沙场上即使取得胜利,只怕南方党人立刻就会乱起来。他如果没能给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把李想给剿灭了,南方的党人还不人人自危,群起而反?

袁克定匆匆离开,按袁世凯的要求召集幕僚拟发“咸电”:

南京孙大总统、黎副总统、各部总长、参议院、各省都督、各军队长鉴:

清帝辞位,自应速谋统一,以定危局,此时间不容发,实为唯一要图,民国存亡,胥赖于是。顷接孙大总统电开提出辞表,推荐鄙人,属速来宁,并举人电知临时政府,畀以镇安北方全权各等因。世凯德薄能鲜,何敢肩此重任?太属客气。南行之愿,前电业已声明,然暂时羁绊在此,实为北方危机隐伏,全国半数之生命财产,万难恝置,并非因清帝委任也。孙大总统来电所论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极为正当,现在北方各省军队,暨全蒙代表,皆以函电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清帝委任一层,无足再论。此语隐隐自命。然总未遽组织者,特虑南北意见,因此而生,统一愈难,实非国家之福。若专为个人责任计,舍北而南,则实有无穷窒碍。北方军民意见,尚多纷歧,隐患实繁。皇族受外人愚弄,根株潜长,北京外交团,向以凯离此为虑,屡经言及。又举外人,抵抗南京。奉、江两省,时有动摇,外蒙各盟,迭来警告,内讧外患,递引互牵。若因凯一去,变端立见,殊非爱国救世之素志。若举人自代,实无措置各方面合宜之人。明明谓舍我其谁。然长此不能统一,外人无可承认,险象环集,大局益危,反复思维,与其孙大总统辞职,不如世凯退居。盖就民设之政府,民举之总统,而谋统一,其事较便。今日之计,惟有南京政府,将北方各省及各军队妥筹接收以后,世凯立即退归田里,为共和之国民。当未接收以前,仍当竭智尽能,以维秩序。总之共和既定之后,当以爱国为前提,决不欲以大总统问题,酿成南北分歧之局,致资渔人分裂之祸,恐怕言不顾行,奈何。已请唐君绍仪,代达此意,赴宁协商。绍仪即绍怡。前避宣统帝溥仪名,因改仪为怡,此次清帝退位,仍复原名。特以区区之怀,电达聪听,惟亮察之为幸!

袁世凯咸。

同时,另有一封电报专拍给孙中山。

孙大总统鉴:

连日外交警报迭至,日本派兵一万三千名,由奉天之大连湾柳树屯登岸。俄人则率师进占胪滨府一带,呼伦所辖全境,几成土崩之势。或云系皇族所召,然大局一日不定,此等险象,且百出而未已。有谋国之责者,其知所警乎。

兰州阴云,李帅一意孤行,请公捐除南北畛域,调和双方意见,化敌为友,以维共和大局。倘仍彼此争斗兰州城下,列强必来干涉,窃恐西北边境,蒙藏外藩,将入他人之手。大势既去,虽悔何追。公秉国钧,咎无可卸,幸留意焉。

袁世凯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