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宫廷御用(二)(2 / 2)

加入书签

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在古代,由于珐琅器最初从大食国传来,因此称之谓“大食窑,鬼国窑”。

之后虽称谓因译名不统一而出现多种不同写法,但发音基本一致,基本统一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珐琅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

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

另一种是来自西方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入我国。

要说对珐琅器的了解,高泽在《红楼梦》第五三回就有看到:“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

干爷的书架上还有两本清代人所著的书中写到了珐琅器,沉初的《西清笔记·纪庶品》:“时始禁止珐琅作坊,内府珐琅器,亦有付钱局者。”

二石生的《十洲春语》卷上:“如宴客缀锦阁下,携十锦珐琅杯,宣牙牌令。”

爷爷跟他讲过好多瓷器方面的知识,他自己有段时间在两位爷爷的指导下也专门的研究过瓷器,具体说来,掐丝珐琅器在明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工艺水平均明显下降。

清代的景泰蓝工艺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乾隆时期制品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治、正德以后的出品物也绝不逊色。

画珐琅技术自传入我国后,在康、雍、乾三朝得以发展,备受推崇。

制作的珐琅彩器物也非常多,当时宫中珐琅器物上的绘画工作多由画院人士兼任,以国画格调工笔绘制,纹饰有人物、花鸟、风景、建筑等,因此珐琅彩的风格兼具西洋与传统于一体。

爷爷跟他说过,比较起来,这三朝作品的在造型、釉色、纹饰、落款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康熙时期的画珐琅器釉色亮丽洁净,纹饰以写生花卉及图案式花卉为主。雍正年间的画珐琅器器型制作工整,黑釉光泽亮丽,超过康、乾二朝。

乾隆年间的画珐琅器装饰趋向”稠密”、“细致”的堆砌式,更多了中西合璧的装饰方式,工艺上出现了画珐琅与内填珐琅、掐丝珐琅等相结合的现象。

珐琅彩是我国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我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也是所有瓷器中出身最为高贵的。

在珐琅彩诞生之前,明清两代的宫廷用瓷,全部由瓷都烧造后运至京城。

唯有珐琅彩,是在瓷都官窑中先挑选最为优质的素器,运到清朝的宫廷造办处,再由宫廷画师绘画后进行第二次入低温炉烘烤而成。

所以说,精美的珐琅彩瓷的创造和发展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对瓷器的独特爱好有着直接关系。

珐琅彩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成本高,产量低,属于专供皇帝和皇后玩赏的艺术珍品。

都由宫廷画家同专门的技术人员在清宫造办处和圆明园造办处内完成,几乎都是适合把玩的小件器物,不见大器。

珐琅彩的烧造受到宫廷的极严格控制,致使珐琅彩成为清代瓷器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可以说珐琅彩是集非常多的工艺于一身,而且无论从素胎还是珐琅釉料或是,宫廷艺人的制作技术都是极品中的极品,因此被誉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

珐琅彩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在康乾时期,习惯上将彩绘精细入微、画面多配以诗、印,并有料书乾隆帝年号款的珐琅彩瓷称为“古月轩”瓷,是当时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

“古月轩”指何物,在清末已众说纷纭了,今人更是无据可依,至于为什么叫“古月轩”,至今尚无定论。

高泽在清末的那本非常有名的《饮流斋说瓷》中见过有几种说法:

“古月轩凡三说:一谓古月属于乾隆之轩名,画工为金成字旭映者也;一谓古月轩系胡姓人,精画料器,而乾隆御制仿之也;一谓古月为清帝轩名,不专属乾隆,历代精制之品,均藏于是轩也。三说者,所闻异词,所传闻又异词。”

而清宫内府其实并无“古月轩”,各种传说显系讹传。

到了民*国时期,著名的古玩商人赵汝珍在其专著《古玩指南》一书中,根据自身条件详细研究,并且总结前人之说,确定“古月轩”就是珐琅釉及珐琅彩之瓷或料器也。

同时,他也认为“古月轩”之瓷器、料器康熙之时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古月轩”之款却在乾隆时出现,故“古月轩”主人,是乾隆时人也。

这本书高泽也曾经看过几遍的,爷爷就是拿来给他做入门之用的,他也是看过这本书之后,才对古玩有了兴趣的。

但在近现代出版发行的一些书上,高泽也看到过不同的说法。

有些人就认为,“古月轩”是宫廷里退休返家的师傅,在回家后自己开设的小窑烧制。

更有说“古月轩”纯属晚清民间子虚乌有的传说,从未有过”古月轩”料器,是出自古玩商的臆造。并无真正来历。

本文由小说“”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