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重大发现(2 / 2)
小日本是最早开始仿铸我国方孔圆钱的国家。小日本在公元708年奈良朝元明天皇和同元年(公元708年,相当于我国唐中宗景龙二年)开始仿效我国唐朝铸币,铸行“和同开珍”方孔圆钱。到19世纪60年代,共铸行方孔圆钱32种,其中的“宽永通宝”是铸行量最大的一种。
我国明代施行钞、银、铜钱并行制度,但铜钱的铸行严重不足,在明代的十七帝中,只有九代帝王铸过币(如明宣宗时自宣德年后的几十年间没铸过币)。于是便允许唐、宋旧铜钱入流,这便为民间的私铸钱和流入我国的小日本仿制钱的流通提供了条件。
小日本于“宽永”二年(公元1625年,相当于明熹宗天启五年)开始铸造“宽永通宝”铜钱,历经天明天皇至孝明天皇等十个皇朝,到1867年(相当于我国的清同冶六年)止,长达242年之久。
小日本的“宽永通宝”钱在我国民间流通了多年,直到清乾隆初年,才被官府知道,怀疑是私铸钱,还另用“年号”,这无异于谋反。于是,乾隆皇帝谕令江、浙、闽各总督、巡抚穷治开炉造卖之人。幸亏江苏巡抚庄有恭的幕僚见多识广,道出来历。于是,两江总督尹继善和江苏巡抚庄有恭“会衔上疏”,讲出来龙去脉,乾隆皇帝才又谕令严禁商船携带倭钱;民间使用的,官为收买。至此,事情才算了结。
唐代的时候,中日两国交往非常密切,互派使节,唐朝文化对小日本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小日本国内多处出土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半两和五铢钱即是明证。而且,历年来出土的唐代开元通宝钱数以万计。而小日本最早的方孔圆钱“和同开宝(王尔)”钱就是仿开元通宝钱而成,在我国也有发现。到了宋、明两代,两国经济往来更加频繁,我国的钱币继续大量输往日本。后来,小日本仿铸我国宋、明的年号的钱,也用汉文,名称一样。这些钱币以及其他的日本年号钱也大批流入我国。当然,宽永通宝是最为常见的。
宽永钱遍及我国城乡各地,东南沿海各省更是多见。而象朝鲜的“常平通宝”、越南的“景兴通宝”等不断发现。正是这些钱币的存在,反映着我国古老文化对历史文化所起到的具大作用,并成为中日两国以及其他邻国友好往来的历史实物见证。
这不,高泽的手上不正拿着两枚铜钱,一枚是铜色黄润、文字端丽者的朝鲜的“常平通宝”,还有一枚形状、大小等方面均与宋钱相似的越南的“景兴通宝”,高泽一开始还以为是宋钱呢。
“常平通宝”高泽也是知道的,朝鲜李朝仁祖李倧十一年(1633年,明崇祯六年)由常平厅设监始铸,故名“常平通宝”。至肃宗李焞五年(1678年)更以法律命定各有关厅、曹、营、监等分工铸造;及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以机制黄铜钱问世,常平通宝铸行前后达260年之久,在中近代朝鲜货币史上占统治地位,彻底改变了此前以米、布为主的交易状态。钱分小平、折二、当五、当百四等,然无当十钱,以折二钱品种及铸量最多。时米一升四文。面文“常平通宝”为工整楷书,直读,除初铸之光背者外,背文有记监、记官、记地、记数、记值、记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以及录用“千字文”44字,版式多达数千种,不胜枚举。因为直径大小的不同也有好多的型号,通常有小平径的,折二径的,当五钱的,当百大钱径的,然因历代各地均有鼓铸,其间大小错出、轻重倒置势所难免,不一而足。高泽手中的这枚应该是早期宫铸的当五钱的“常平通宝”,后期官铸的笔画呆板、制作不精者;而有些更是文字拙劣、铜质发黑,多为私铸。
“景兴通宝”高泽倒也略知一二的,后黎朝显宗黎维褍景兴年间(1740—1777年)铸,时值清乾隆五至四十二年,为安南(越南的旧称)货币史上铸年最长、品种最多,数量最大的一种钱币。面文“景兴通宝”直读,有真、行、隶、篆多种书体,文字变化各异。除光背或有星号者外,真书钱背尚有干支记年(庚申、辛酉、壬戌)、记地(京、山西、山南、平南)、记方位、数字等(中、北、西、二、三、大、工),品类纷繁。除通宝钱外,景兴三十七年间,更铸有:巨宝、大宝、太宝、内宝、至宝、重宝、中宝、正宝、泉宝、之宝、用宝、宋宝、宣宝、永宝、顺宝等十多种宝号钱,大小不一,轻重各异,面背文字、纹号各不尽同。“宝”前一字据考多为记地或铸钱场名,今难一一隶定。其中“景兴顺宝”则是景兴三十七年以废旧铜炮兵器熔铸而成。景兴多宝制犹如我国南宋之嘉定钱,其中多种宝钱在我国广为流传,唯铜黑钱薄、制作祖陋而颇失丰采。
高泽看着也是啧啧称奇,邵家婶婶的这包铜钱里竟然有这么多品种的铜钱,居然我国周边的朝鲜、日本和越南的铜钱都有,这也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也不知道这几枚外国的铜钱值不值钱,有没有什么价值,这毕竟也是难得,先收着好了。哦,对了,邵家伯伯可是在沪市做回收废品的生意,这些铜钱应该是从沪市收来的吧!难怪品种这么多呢!
嗯,还有祺祥通宝,不会吧,竟然有三枚,而且品相还都不错,只是因为和其它的锈迹斑斑的铜钱混在一起,上面也都有了不少的铜锈。
高泽赶紧把这三枚铜钱挑了出来,找了块妈妈不用的坏布使劲的擦了几下,铜锈不深,也没深入到铜钱的里面,只是表面有些沾染了,没几下就擦干净了。
铸造精美的铜钱就显出了“庐山真面目”了,阔缘无锈,铜质细腻,色泽金黄,面文“祺祥重宝”四字端庄严整,内廓穿口具清钱特征;其铜质精黄,铸工精湛。正面文字挺拔,背面左边为满文“宝”,右边为满文“源”。“宝”有宝货的含义,“源”指当时清朝工部所属宝源铸钱局的简称。币背上下穿为汉文计值“当十”二字,左右铸满文钱局。
公元1861年8月,昏庸无能的清代咸丰皇帝病死在承德的避暑山庄。临死前,他把皇帝的宝座传给了六岁的儿子载淳。他深知,年仅六岁的孩童是无法掌管国家大权的,便把八位最亲信的顾命大臣召到病榻前,临终托孤。咸丰死后的第二天,懿贵妃叶赫那拉氏被尊为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称为慈禧太后或西太后。载垣、端华、肃顺等辅政大臣,预感到叶赫那拉氏阴谋篡权,为巩固他们的既得利益和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一,朝内的重要官缺都由辅政大臣兼任或支持他们的官员补缺。其二,建元年号,用“祺祥”二字,并饬户、工两部鼓铸钱文应用“祺祥通宝”字样。
祺祥是同治皇帝第一个年号,当时提出时即有大臣因“祺”“祥”两字意思相近而持反对意见,具有强烈权利欲的慈禧太后则以她和慈安的名义,联络当时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于九月三十日发动宫廷政变,逮捕八大臣,并将肃顺等三人处死。这是就清史中有名的“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不久,慈禧采纳大学士周祖培奏议,废止“祺祥”年号,停铸“祺祥”钱,改用“同治”年号,并铸“同治通宝”钱币。这样一来,“祺祥”年号钱也不能颂布铸行了。
清王朝从顺治至宣统历经267年,共继位10个皇帝,立年号十一个,其中咸丰帝之子载淳曾立过“祺祥”和“同治”两个年号。在一些历代纪元表中,因“祺祥”年号仅仅存在了69天而未载入。
“祺祥”年号是在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确定的,并于八月始铸,还未发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废除,“祺祥”年号仅存69天。铸币回炉铸为“同治”钱(1861年),与祺祥重宝一起并称为中国寿命最短的钱币,当时所铸多为样币,流通币几乎全部收回,刚刚预铸好的一批新钱未及来年使用便遭熔毁。
幸好有极少量祺祥钱被铸钱局的铸匠和经办人私自存留,逃避过了被熔铸的命运。流传至今,祺祥钱已成为了清代年号钱中的稀有珍品。
这段荒唐的历史高泽早在清史中看过,自然知道这三枚“祺祥通宝”的贵重和不凡,看来,又捡到好东西了,这可是三枚啊,一想到这,高泽不免激动起来,哈哈,哈哈,运气不错,运气不错啊!随即夸张兴奋的声音响了起来:“爷爷,干爷,有重大发现,重大发现啊!”
本文由小说“”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