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对马大海战(五)(2 / 2)

加入书签

于是派人接管了日进号装甲巡洋舰,并命令海岸巡逻队将日本战俘押到釜山看押,然后离开了釜山。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富士号跑哪去了。于是下达了继续四处搜索富士号的命令。

对马海峡海战爆发地时候,作为堵塞航道的本土舰队并不轻松。

隆隆的炮击声和爆炸声让正在排队等候检查地过路船只上地人们个个心惊胆战,由于离得很近,开始的时候。都能够看到明军战舰上的可以塞人的黑洞洞的炮口了。

他们很担心。这支明军舰队会不会向他们开炮,因为很明显大明本土舰队不是来搜查可疑走私货船的,而是来堵截日本舰队地。

而他们这些无辜地过路船就成为了堵截的最佳工具,只要日本舰队一发疯的话,他们就是炮灰。所有人的心里都把堵在中间的本土舰队的十八代祖宗挨个问候了一遍。

最激烈的就属外国商船了,不少外国人坐着小船跑到迅龙号下面质问叶祖珪中将的做法,要求放他们通过。

不过对于他们的发疯。本土舰队的官兵一律给与无视。

直到他们用小船撞巨舰后,叶祖珪中将不得不下令用机关炮驱赶他们离开。

摄于本土舰队大炮地淫威,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人过度的反抗,只是大喊着让本土舰队放行,不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有意思的是很多的富商们纷带着值钱地财务,乘小船从战舰夹缝中溜走。对此本土舰队也不加阻拦,只要留下大船堵住航道就可以了。

被堵在西面地船只动不了,他们更不敢往回跑,因为激战中的炮弹可是不长眼睛地。

可是被挡在东面的船只可没有什么顾虑,大不了今天不过去了,于是纷纷调头驶向福冈和下関。

这样在炮战才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东面的船只已全部跑光了。

拦截中的本土舰队露出了很大的间隙,毕竟航道是无法全部堵死的。挨在舰队旁边的部分船只开始沿着空隙往里钻,有的更是大胆地从浅滩区域逃跑。本土舰队急忙拦截,可惜拦住这艘,那边又露出了空当,被堵截的船只纷纷闯过舰队封锁。

场面已经无法控制了,西面被堵截的船只也纷纷越过封锁线。

此时,正好浓烈的烟雾已经蔓延到了这里。给到处堵截船只的本土舰队带来了麻烦,能进度急剧下降,最后到了只能看清400米的距离。舰队司令叶祖珪中将,下令全舰队各舰尽量靠在一起,以防止被这些货船流冲散。

可是烟雾造成的能见度急剧下降,到了100米,在得到舰队总司令林增泰的批准后。舰队司令叶祖珪中将收拢各堵截已经失去作用,浓烈的烟雾下,按照以前的经验,这些船只会停在原地不会乱动的。可是如今在海战的影响下,他们早就忘记了,于是慌乱中,许多的船只发生相撞,小船直接被撞沉。

混乱不可抑制的发生了,多只船只相撞,有几艘货船正在下沉,叶祖珪忙命除留下战列舰冥龙号、烛龙号和灵龙号,剩下的战舰去救下沉船只上的船员和商人。

便在这时,神蛟号上的瞭望员林若龙向着浓烟处望去。却发现浓烟一阵剧烈的翻滚。于是他下意识的望向这股特殊浓烟飘来的方向,只见一艘浑身冒着滚滚浓烟的大船出现在他们商船的右前方100多米处。

虽然看的十分的模糊,但是林若龙在西班牙见过英国到访的战列舰,这对他的记忆十分深刻,英国军舰那高大、雄伟、壮观的外表让他便是在梦中也不会忘记。

没错,这不是普通的商船,这是一艘战列舰,而且是受了重伤的战列舰。

他刚刚从舰队通报中知道对马海战的消息,他知道直到刚才能看到的时候,北洋舰队受的都是轻伤。只有日本舰队的战舰不断的起着大火和冒着浓烟。

因此他断定这艘是日本舰队逃跑的战舰,于是他忙拿起桅杆上的电话通知了舰桥。

没错。这艘战舰就是逃跑的日本舰队旗舰富士号战列舰。

当半空中的浓烟突然下沉到离海面仅有不到几米的距离时,日本舰队指挥官东乡平八郎大将知道这是一个绝佳的逃跑机会。原本他想要让日进号和富士号一起从正在发生混乱的本土舰队方向突围,可是想到这样的话一定会引起太平洋舰队的注意。

于是东乡平八郎大将令日进号,从西北方的北洋舰队拦截方向突围。其实就是让日进号送死,以争取时间使得富士号和三笠号能顺利地冲出本土舰队的封锁。

果然,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被日进号引开了,而富士号和三笠号则趁此机会悄悄地在烟雾地掩护下,尾随着国际商船队的大流溜了过来。

迅龙号战列舰

“报告!神蛟号瞭望台报告说刚刚一艘日本战列舰偷偷的溜进海峡航道!”通讯兵报告。

“什么。战列舰?确定来人身份了吗?”叶祖珪中将很谨慎的问。万一是日本人报告的话,就有很大的水分了。

“报告,对方称是英国怡和商行的商船,我们曾经在对马峡口检查过该船,可以确认是英国人。”通讯兵报告。

打发走通讯兵后。司令叶祖珪中将向参谋长问道:“参谋长认为呢?”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若是日本战列舰从我们眼皮子底下溜走地话,将是我本土舰队的耻辱。同时会对帝国和总参谋部的下一步战略部署产生影响。”参谋长给叶祖珪中将的建议让他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道:“全舰队立即起航,一级战备。海巡艇7号和海巡艇9号在舰队前面开路,海巡艇5号断后。驱鳄号舰载侦察机迅速起飞,搜索日本战舰可能的逃窜位置。”

本文由小说“”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