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论战争(1 / 2)
第143章:论战争
第143章:论战争
陈嘉庚、刘鸿生和许爱周三个人一起走进了郑清鹰的客厅,冷淡的家里终于又热闹起来。他给三位老朋友倒上了一杯血红的葡萄酒,摆上了一盒刘鸿生烟厂生产的好烟,坐下后问道;“三位这样沉重的表情,难道出了啥事儿?”
“华北和中原人民正在群体大逃亡朝你的远东去,他们已经不要自己的国家了!”陈嘉庚唉声叹气说出了自己的郁闷心情。
“人民也有不爱国的权力!”
“哦?”三个人用奇怪的表情看着郑清鹰,他怎会这样说?
“人民有更热爱自已生命,更热爱自已的家庭,更热爱自已家乡父老的义务!人民没有义务不惜一切代价去为别人的政权做出牺牲,自已儿子被杀,农庄被烧,老婆被人霸占,人权利益被严重侵犯,谁考虑过他们的利益?
提倡爱国,但允许人民不爱国!因为战争是军人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如果国家不能让自己的军队保护他们子民,民众还需要爱护这样的国家和政权?甚至连武器的概念都不懂的百姓让他们卷入战争,有如全民族自杀!”
陈诚、张治中和白崇禧正巧走了进来,听到郑清鹰在评论战争,颇感兴趣的站住。当郑清鹰话音落地,张治中笑眯眯的说道:“你总是和别人看问题入木三分,我想问你,为啥小r本能打败国军,而在你的军队打击下这样怂?”
郑清鹰哈哈大笑,让大家坐下后问道;“你真的想找到答案?”
陈诚点点头:“对,我们都很好奇。当初你的上海第一军武器并不比日军强多少,而且还是弱势,可你却能战胜他。”
“在过去的欧洲,人们崇拜战争前沿英雄观,f国和其它国家开始对敌人进攻的时候,会排成好看的方队,击打着军鼓吹着美丽动听的西洋乐器发起冲锋。普鲁士在希维普瓦尔德森林战役中,俯卧射击对奥地利“站式射击”的编队进行了大屠杀。
上海战役时,日军非常容易发挥海军炮火的优势,上海守不住,d国人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尽管对方的步兵可以突破两到三道防线,但是由于后勤供应和炮火跟进的困难,尽管被突破,守军也可以迟滞对方突破后,从容组织反击。
如果不能把日军赶回去,也可以在新的接触点构筑新的防线。这时,很有可能就已经到达了塞克特防线的主体工事区。至少,已经超出了日军的海军炮火的火力范围。这才是塞克特方案的主体部分。
但是有一样要素,是d国人不知道的,那就是r本步兵针对中国战场特点编制:非常轻!日军的设想是在靠近自已火力优势的地区,尽可能消耗华军的实力,然后利用火力优势突破后,利用非常轻的r本步兵,完成相当于日后d国坦克部队的作用,分割围歼中国军队。
其中对攻击的火力缺失,由空军负责补充。前线广泛配备的枪榴弹、掷弹筒、迫击炮,则令日军对中德军步兵前沿,拥有火力优势;同时弹药补给压力也更轻。
航空兵对地火力补充步兵重火力不足,这样,就克服了日军在机动火力和前线后勤上的不足,而非常适合于在中国广泛战场上的步兵作战。日军不是胜在武器先进,火力优势;而是胜在军事技术的对华针对性、有效性!
日军这样的战术特点,碰上我这个从d国回来的人有可能是白费功夫。原因在于我的军队基层官兵素质高,重火力发挥效果好。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我没有空军不能支援地面部队,但我的基层军官会迅速接到我的指令仍然可以组织战斗力。
在中国这样的广阔战场上,很难将我歼灭,反而可能被我的反突击,打个落花流水。这是因为我比日军的装备更轻,而且通讯流畅,机动性强,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瞅准了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咬他一口!但是后勤和火炮要实现机动越野,满足跟进的需要。后勤跟进是关键!
面对“轻型的日军”的威胁,相比美军和德军良好的官兵素质和对火力技术的熟练掌握,国民党德械师,除了轻武器是正版原装,其他的单元都是山寨拼凑冒牌。
国军在作战中一旦陷入日军数量不明的步兵出乎意料的迂回,从指挥官到士兵都陷入慌乱之中。当部队伤亡超过20%后,由于士官干部大量损失,部队就完全失去战斗力。士兵不是原地等待屠杀,就是四散逃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