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高干也是个有抱负的人(1 / 2)

加入书签

孙协一行人,野菜骨头汤吃得马马虎虎,谈不上有太多滋味,于此同时,高干却吃了肚圆肠肥。

并州,雁门郡代县官衙,高干吩咐下人收拾剩余的酒菜,兀自地坐在一旁漱着口。高干来代县已经快两个多月,他的任务是配合围剿黑山军,不过黑山军没来主动招惹过他,他也乐得清闲。但是上头下令,他还是不敢不听的,别看他是袁绍的外甥,违抗军令这样的事,他还是不敢乱来的,何况下命令的是袁绍本人。

高干能做并州刺史,虽然带着裙带关系,但是也说明高干这个人本事还是不小的,高干来到并州已经两年,治绩卓越。并州也是四战之地,丁原在长安城下兵败之后,并州很长时间都是混乱状态,黑山军就不提了,打劫放火那是家常便饭,白波二贼也不是什么善人,更有外族在这中原动乱之时趁火打劫。

并州破败慌乱,百姓流离失所,得亏高干的治理水平比较高,他四川奔走,拉拢并州大家族,而且高干还派了他堂弟高柔替他招募了大批的人才,有了这些人的协助,高干在并州的事业干得红红火火,并州也日渐恢复生机,尽管在各个治府还有流民存在,但是这是常态,流民这个东西,什么时候都会存在。

高干的政绩斐然,给袁绍送了大批大批的粮食,袁绍很是表扬过,但是高干并不满足,自己在并州这一亩三分地是春风得意,但是在袁绍内部,很多人并瞧不起他,这些情绪甚至影响了后世对高干的评论,高干成了一个十足的草包,只是个靠关系爬上高位的人。

高干是有抱负的人,他出身于陈留望族高氏,他从一出生开始,便被家族里传输的光宗耀祖的思想所影响,所以高干来到并州以后拼命地做事,最后却还是得不到别人认可,这让他特别的郁闷,后来和高柔的一次谈话中,他知道被看不起的原因,因为他没有军功!他曾经献计帮助袁绍拿下冀州,但是那只是动动嘴皮子而已,并没有直接参与政变。至于灭公孙得幽州,那就更没高干什么事儿了。如今袁绍军中大将鞠义功劳卓著,都是横着走;颜良文丑早有勇名,现在更是威风八面,审配,沮授等随军之人,更是让袁绍言听计从,一时风光无限。这些都让高干深深地妒忌着,并州不是没有机会,但是张燕小儿自打当年被袁绍请来吕布狠狠教训了一次之后,窝在山里,出来强点东西就又缩回去,从来不和高干面对面打一仗,就算在冀州打打闹闹,也是偷偷摸摸地跟公孙瓒来点书信往来,也并没有实打实地接触过几次。高干恨透了张燕,恨张燕胆小怕事,不给自己机会。

不过上天似乎听到了高干的抱怨,于是袁绍的一纸政令传来,袁绍要灭了张燕这个跳蚤,让高干准备人马到雁门待命,和冀州中山的人马一起围困张燕。高干接到命令时,那个高兴啊,久久盼望的军功要来了,他有这次功劳,谁还敢瞧不起他?

高干连夜下达了征召令,除却各个郡府留下必要的守卫士兵,一共募集了四万大军。部队一集结,高干便匆匆下令开赴雁门,分兵驻扎在代县和应县,应县是北线太行山下山的一个出口,,高干在此驻兵是要堵住黑山军从应县逃入并州的可能,他自己则在代县驻扎,和应县成犄角之势,随时可以支援应县,其实也相对安全些。

高干每天都看着军情汇报,这些情报大多是冀州那边传递过来的,快马从中山绕幽州的易县过来只需三四天。黑山军似乎并没有从应县下来的意思,一直和冀州那边的袁军在中山缠斗,高干虽然害怕,但是更期待张燕能给点面子赶紧下山来。

“报~~~”一个士兵刚进府门就拉长了声音向正堂跑来。

高干让士兵进来,“是冀州传来了什么军情嘛?”

“大人,不是冀州,是从太原郡传来的!”士兵回答。

“哦,柔弟有什么事要汇报的?”高干来之前让高柔留守晋阳。

“从事大人来报,太原郡发现一只骑兵部队,约有三千人马,从这些人的装备上看,应该是黑山贼。只是这些人每到一处都绕城而驰,并没有攻城!”士兵将军情都汇报上去。

“三千人的骑兵,从哪里冒出来的?”高干并没有收到有张燕部队从应县突围的报告,“应该是之前就太原活动的黑山贼吧。”

“回传从事,让各县驻守,不得擅动。这些人恐怕是趁太原空虚,想来打劫的。如今各县城墙都修缮妥当,他们估计也是看到事不可为,吓唬吓唬守卫罢了!”高干很欣赏自己的分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