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计议(1 / 2)

加入书签

“大同府辖浑源、应、朔、蔚四州及大同、怀仁、马邑、山阴、广灵、灵丘、广昌七县。大同乃是朝廷的边关重镇,现在大同前、后卫,大同左卫、云川卫,大同右卫、玉林卫,阳和卫、高山卫,天成卫、镇虏卫,平虏卫,威远卫,井坪千户所等十三卫所,八百二十三堡寨,三百又七座墩台。大同兵马有十四万之多,其中骑兵五万人。”琉璃殿内,范永斗不慌不忙的将众人从大同得到的情报说了一变。

“曹文诏还在大同吗?”坐在宝座上的李信忽然问道。

“尚在大同。”范永斗赶紧说道:“不过,他不是常驻大同,而是在太原,崇祯皇帝让曹文诏节制山西兵马,所以暂时在太原,山西总督张宗衡、山西巡抚吴甡都很信任他。”

“曹文诏这个人是一员猛将,可惜了此刻的大明朝,只能是将他活活的累死,到处都是造反的叛军,一个曹文诏恐怕是没用的。”李信摇摇头。实际上在此刻的明朝,任何一个明朝将领最后都是被活活的拖死的。

“主公很欣赏曹文诏?”宋献策摸着胡须说道:“若是如此,属下有一计策,或许可以让曹文诏投向主公,为主公效力。”

“曹文诏这个人对朝廷忠心耿耿,想招降他很难。”李信摆了摆手说道:“他若是在大同,我不愿意向他出手,现在驻守大同的是姜襄,范东主,这个人容易收买吗?若是能不费一兵一卒进入大同,掌控代北,我还是很高兴的。”

“主公,姜襄这个人残忍而奸诈,恐怕不会那么轻松归顺主公的。”范永斗摇摇头,苦笑道:“属下等前往大同的时候,就被吃了十万两银子。无论是曹文诏也好,或者是王朴也好,虽然都是大同人,在大同很有声望,但是在大同,最厉害的还是姜襄,姜家兄弟掌握着大同十几万人马,他们才是大同真正的掌管者,就是曹文诏有什么事情,也得和姜家兄弟商议着干,这也是曹文诏宁愿留在太原,也不愿意去大同的缘故。”

“王朴如何?”李信又问道。

“王朴此人是曹文诏的副将,左都督,此人也算是将门世家,只是,嘿嘿,没什么大的才能。主公的兵锋锐利,若是对阵王朴,恐怕此人会狼狈而逃。”石元直掌管情报,摇摇头笑呵呵的说道:“此人很识相,虽然不满姜家兄弟掌控大同,可是也没有办法,只能是呆在太原。”

“如此说来,整个代北区域,我们要面对的就是姜家兄弟了。”李信想了想说道。

“主公,要想攻入大同,不知道主公准备从何处入关?”石元直虽然是问李信,但是实际上却是看着范永斗等人。

“范先生有什么高见?”李信与石元直合作甚久,如何不知道他的心思,也朝范永斗望去。

“自然是杀胡口了。”范永斗想也不想的说道:“历代蒙古大汗入侵中原,或者是朝廷历次征讨草原,都是从杀胡口经过的。”

“杀胡口,北倚长城,西邻苍头河,地势险要啊!”李信让人打开地图,在地图上找到了杀胡口的位置,饶他胆大,也被杀胡口的地理情况给惊呆了。

“杀胡口最险要的不是其他,而是那长约九百多丈的长廊。这条长廊地处东西两山之间,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险关要隘。”田兰生皱着眉头说道。

李信点了点头,九百多丈是什么概念,那就是后世的三千多米,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数字,这个时候没有汽车,只能靠马,靠双脚,若是进攻杀胡口,也不知道要损失多少将士。

“杀胡口乃是朝廷的关税重地,日进斗金斗银。哎!”王登库摇摇头,好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

“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胡口。”李信忽然想到以前有人说过的一句话,这个杀胡口就是后世的杀虎口,只是清朝统治者认为这个“杀胡”不好听,所有就改成了杀虎口。能与张家口齐名,说明这个地方商业是何等的繁荣。

“主公,从杀胡口进入代北恐怕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主公,你看。”大将军蒋毅指着地图说道:“杀胡口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根据范东主提供的消息,这杀虎口关城是明嘉靖二十三年土筑,万历二年砖包,城周为两里,高三丈又三。万历四十三年在杀虎口堡外另筑新堡一座,名平集堡,其长、高、厚与旧堡皆同,两堡之间又于东西筑墙相连,成倚角互援之势。更重要的是,我们突破杀胡口之后,就会面临左云,右玉两座城池,嘉靖三十六年蒙古军队入侵,在这场战争中,守军却在左右无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坚守右玉城,长达八个月的时间。而左云城和右玉城是成犄角之势,相互支援,十分厉害。”

“杀胡口、左云、右玉加上高山、大同,然后长城、宣府一直到北京,这条道以长城为依托,将整个草原拒之关外啊!”李信望着地图说道。

“正是如此。”范永斗点了点头说道。

“范东主,你确定姜襄兄弟三人不会归顺我李信?”李信皱着眉头问道。他依稀的记得,在历史上,李自成或者是建奴都曾轻松占据山西全境的,一个是从陕西出发,一个是从北京而来,轻松横扫山西,这个时候的姜家兄弟占据代北之地,要是抵抗的话,也不会让他们如此容易的就占据了山西?如此一来,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姜家三兄弟投降了。这也就说明,姜家兄弟也不是什么坚贞不屈的主,能投降李自成,投降建奴,难道就不能投降我李信不成?

“恐怕很难。”范永斗想了想说道。虽然只是他的猜测,可是看上去很有把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