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债却无主(2 / 2)

加入书签

徐指挥使话里地潜台词李清明白,看来昨天人家也饿着了,好歹今天总算有酒有肉了,这可有些不是待客之道,禁城的侍卫,到哪不是跟着皇上吃香的喝辣的?其实也说出了李清的心声,只是在接风宴上可不能附和想回京城地想法,没得叫别人寒心,李清赶紧岔开话题,“乞颜人现下如何?没被党项人找麻烦罢?对了,上次马匹被劫,可曾帮补些回去?他们日子也不宽敞,没得叫人家饿肚子。”

尽管是句扯开话题地话,不过李清还是真心为乞颜人想来着,甭管日后他们会不会给大宋带来灭顶之灾,至少现在还算是咱的朋友,就靠放马为生,一下被抢了几百匹,日子还怎么过?而且得罪了党项人,今年怕是不敢到延州附近来越冬了,想帮都没办法啊。

谁知道刘叔哈哈大笑,“才不过几百匹马,饿不着他们,依了公子地谋划,如今乞颜人阔绰着呢,便是在契丹,亦不似旧时那般被人难为了。”

我地谋划?不明白。李清瞪大眼睛看着刘叔。怎么和我扯上关系了?可等到刘叔把前因后果跟他这么一说,李清乐得有些当即想手舞足蹈,我真是太有才了,不得了不得了,咱地名字应该照汗青的,因为文天祥极有可能没机会去写他那个“人生自古谁无死”了!

成吉思汗灭国无数。靠的是手下蒙古大军骁勇善战、所向披靡,他们在马背上长大,自幼弓马娴熟,冷兵器年代可谓是天生的战士,可现在“成吉思汗”们的爷爷在大草原上不是纵马追亡逐北,而是挨家挨户的推销大宋地丝绸茶叶,据说还颇经营有方。以至于叫好些契丹贵族都眼红了。你说叫李清乐不乐?

居移体,养移气,商贾之家还能出好战士不?

事情还真是因李清不经意的一句话而起的,上次倩娘带着娜仁托娅姑娘给京城的李清送了一回马,虽然李清招待的也算周到,临走前还送了人家不少东西,可哪能跟几百匹马比么?乞颜人很感激李清的盛情款待,那是他们把一匹马当着五十贯计算,可李清送来京城的好马。至少也该是千贯地价值,谁叫咱大宋缺呢?

便宜占得太大总有些心虚,何况人家还说是送地,连五十贯的成本费都没收,又辛苦几千里的送来。李清不懂怎么养马。也知道不容易,反正比一千把镰刀贵哪去了。所以刘叔临行前,李清特地说了声到延州时再给人家捎上些货物,另外水云庄送去的财物里也有些不好脱手,而在契丹那边又走俏的,叫乞颜人也带去好了,来一次不容易,让人家发点小财罢,反正没准人家又会送马来。

李清随口这么一句,刘叔却是办实事的人啊,人家扎扎实实照着做了,并且因为在水云庄相处了一段时间,倩娘和刘叔对这些乞颜人的印象也不错,担心乞颜人拿着这么些值钱东西,别到了草原三瓜不值二枣的全给糟蹋了,这可辜负了公子的一片好

于是倩娘在延州还把娜仁托娅等人留了一段时间,教他们怎么做买卖。

一说起大草原上地游牧民族,哪怕到了后世,给人的印象也是性情豪爽大方,可啥年头豪爽大方的人能做买卖?非把底裤都赔出去不可,无商不奸啊,咱甭管怎么痛恨游牧民族对中原曾有的烧杀掳掠,但要说一个“奸”字,咱汉人绝对是第一。

就象李清在榷场上见过的一样,不仅仅是因为咱大宋物产丰富,做生意地水平那也是两码事,党项人和契丹人不管在沙场上怎么威风,一到了榷场,绝对地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除了以货益货,复杂一点的交易就抓瞎,尔虞我诈对他们就太高深了。

其实有时候细想起来,倒也该理解一下人家,和大宋人交易总是吃亏,而且还闹不明白为什么吃亏,憋气多了可不就抢么,谁叫人家四肢相比较发达些呢?这也叫各用所长,当然,抢了还杀人肯定是错误地。

尔虞我诈当然是短时间教不会的,倩娘不过教他们怎么分清东西的价值,还告戒下做买卖要活泛些,别一根弦,别还象第一次那么只想换粮食,给丝绸都不要,买卖就是换,一直换下去不就完了?

可最后结果却比倩娘刘叔想的还要好上许多,东西没多久就全脱了手,乞颜人尝到了甜头,竟又回来找倩娘商议,能不能再弄些丝绸、茶叶等货物过去,这有何难,别说榷场上,就是延州的商铺,倩娘也是尽可赊货,何况还有清风寨的招牌在呢。

这不是乞颜人聪明,学东西快,相反还就是因为他们够实诚,倩娘告诉他们值多少钱,他们就叫什么价,而且他们本来就在马背上,生活习性也近,情况也熟悉,知道逐水草该到什么地方去,算是真正的服务到家了。

这可是咱大宋人不稀罕干的活,因为只要到榷场上一摆,根本不愁销售,如今有了乞颜人帮忙,延州的商户还更省事了,东西进来,往倩娘那一送,回头不是收药材、牛羊就是马匹,转手还能再赚一些,这两年一折腾下来,乞颜人的生意可就大发了,全族有一半人投身于这个很前途的事业中去了。

还别疑惑有发财的路怎么咱大宋人不去做,不说民族之间的仇视心理,首先你吃得了那个苦么?马背上的风餐露宿,可不是说坚持就行的,再说大鸡不吃细米,咱大宋人不稀罕这点微末小利,都折腾大买卖去了,朝廷不是盐茶专卖么?定难那边也出盐的,按后世来说,这些盐缺碘不是上好之选,可这年头也没人知道这个,贩运私盐的利润可比倒腾丝绸发达多了,所以乞颜人做买卖,不但深受大漠欢迎,连大宋都没人有意见。

一有了宋人的支持,两年下来,乞颜人的生活大变样了,利润低那是针对宋人来说的,乞颜人很满足,这比养牛、养羊划算多了,而且还不用再象以前那么顾忌风雪,最大的好处,是契丹人也一直期望这样的商贸多些,当年开仗不也是为这原因么,现在乞颜人做起商贾来,怎么说还算他们自己人,结果不但对乞颜人的盘剥少了,对他们族人的态度都和缓了许多。

所以刘叔才和李清说,被抢了几百匹马,对乞颜人的生活影响并不算大,只是气愤的是有十几个族人被害,因为有御前侍卫在场,刘叔有些话还不好和李清明说,其实乞颜人大做买卖,最大的收益方还是清风寨。

乞颜人算是发了财,却没忘李清当初和他们相交的初衷,那就是要马,契丹向来不愿意卖马给宋朝,不过这一点却难不住乞颜人,他们这一族目前就万把人,豢养马匹数量不多,可是别忘了另外还有无数的蒙古人散布在从内蒙古一直到贝加尔湖和西伯利亚这遍广袤的草原上。

咱大宋朝一直缺马,特别是自宋太宗自己断送了二十万百战精兵之后,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在没有骑兵上面,没有马咱就买,契丹人不愿意卖,咱就到党项、吐蕃、回鹘那去买,专门在西北设立了马市,由提举买马官“省马”。

交易的对象,开始还是党项人略多一点,因为党项人缺粮,后来党项人地盘越打越大,完全隔开了回鹘和宋朝的交通,变成主要的买马来源都依赖党项人了,一匹普通的马在西北马市上都要五、六十贯,而大宋到宋真宗当政时期,每年最多要买几万匹,这也是党项人重要的收入来源。

乞颜人可没对清风寨提价,否则怎么体现他们的实诚,差一点的马他们根本不好意思送来,上好的战马还就依旧是五十贯一匹,最多的一年陆续往清风寨送了六千多匹过来,“行军饼”不过解决了粮食问题,修这么好的寨子,又起了那么多的房子,衣食住行,哪样不要花钱,就李清给的几十万贯可不够。

只是李清被遣送江宁,不能在京城卖个高价罢了,可乞颜人马好的名声却早就四处传开来,因此清风寨获利也是不小,连边军都是出二百贯来买。

当然这消息是刘叔偷偷告诉李清的,李清还正为自己把成吉思汗的祖先引向“富贵”这条歧途而洋洋自得呢,当得知乞颜人去年就往清风寨送了五、六千匹好马,心里却隐约有些不安起来,居然有这么多?倒不是担心被契丹人知道找乞颜人麻烦,而是他觉得党项人抢马还带杀人的,似乎应该和这事有关。

这么说这祸事是咱惹起来的?不行,不能认这个帐,我可没去烧党项大军的粮秣,责任还是推到慕容一祯这小子身上去,谁叫他拐骗过无知少女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