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讨价还价(2 / 2)

加入书签

“臣离开禁军多年,担任朝中使职也不过些许时日,哪里知道什么人才适合开拓西北。臣只是知道,无论是出使西域,还是将来戍守凉州,都非臣一人之力所能为,监军、宾幕、都校都要得人,只要陛下肯调人来就行,人选但凭陛下和有司安排。”

听到皇帝的问题,赵匡义慌忙用言语来澄清自己。开玩笑嘛,自己这仍然背着一个大大的前科招人疑忌呢,哪里还敢随意点名要人啊……尽管赵匡义确实很想自己选人来着,但是他心头非常明白,这样的蠢事万万做不得,老老实实地任凭皇帝安置人手就对了,反正只要是当真不存异心,自己挑人和皇帝派人就没什么区别。

郭炜眼中精光一闪,心中暗暗点头:“那么廷宜对相关人选的履历都有哪些期望呢?”

看样子这个赵二的确是老实了不少,懂得夹起尾巴来了,那么在掌控大局的情况下,郭炜倒是不介意尽量给他一些方便。说到底,赵匡义能够在西北建功立业,那也是大周的成功,如果真的可以驱策赵家兄弟在西域挡住马刀传教的势头,就算是让他们暂时成为半**的势力又如何?毕竟时代还早,自己对府州折氏、麟州杨氏不都忍得下来吗?只要不会像定难军那样动不动就劫掠汉境,那就是可以接受的。

赵匡义闻言就是心中一松:“以臣在安南和高丽的两次出使经验来看,侦谍司出身的人不可或缺,刺探地理民情此辈最是擅长;另外正如陛下说过的那样,臣在军旅之道上颇有欠缺,若是能有胜任方面的禁军小将预为都校就好了;至于宾幕,有志立功边塞的文吏均可,不过最好是熟知西北边情者,若是通晓羌戎之言者更佳。”

郭炜再一次点了点头,赵匡义若是不刚愎用事,那能力还是很不错的,现在还没有受到其兄用地图远程遥控军队的影响,自视也不是很高,目前倒是颇有几分自知之明,所以选人的时候还是相当对路的。

从渝关都监到雄胜军监军,赵匡义通过和军事主官董遵诲与柴庭翰的对比,多少也应该明白自身在军事能力方面的不足了。当然,通过这两处的监军生涯,尤其是在雄胜军支持征伐后蜀的后勤保障当中,赵匡义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政务总揽方面倒是不显逊色,而两次出使的经历更是给了他长袖善舞的信心,所以赵匡义选择辅弼更侧重军事人才也就很正常了。

不过……要支持赵匡义的西北经略,这人选当然是配得越充足越强大就越好,但是人才总是稀缺的,哪里都很需要的啊……

军事人才还好说一点,自从禁军主要使用火器之后,武学倒是能够开始量产标准规格的军官了,在禁军大部队和主要战略方向的大部队,除了中高级主官之外,一般的将校倒是不需要特别杰出的独当一面水平,容许用时间、经验慢慢地磨砺他们,那么挑几个已经崭露头角的小将给赵匡义用倒是不心疼。

关键是侦谍司的人才一直都很紧缺,这一类人才要求的综合素质太多了,可不是人群里面随便找随便有的,而且郭炜也并不是很熟悉相关的培训流程,所以武学至今都不能实现量产,还经常需要从低级的文武官员当中发掘具备相应素质者进行武学特训。

相较而言,熟知西北边情、通晓羌戎语言的人却是不难找的,尤其这种人只需要做赵匡义的宾幕,而不需要其他方面的特长,即便是赵家的嫡系都不必在乎了。

然而麻烦归麻烦,对于郭炜来说,都已经基本统一了华夏的精华区,还能拿不出这点人才?而且已经满口答应了赵匡义的,赵匡义的这种要求又是非常合情合理,就算是心中有些不舍,那也得实践自己“绝不吝啬”的许诺。

“嗯~廷宜果然忠勤王命,刚刚获命便这般思虑深远了……这些辅弼人才的要求非常合理,朕现在就可以许了你!至于具体的人员名单,朕自会交给枢密院和吏部甄选,等到有了初选名单之后,廷宜可以再来参详一二。”

大方就干脆大方到底,反正选人的主动权始终都把持在自己的手里边,郭炜确实不介意听一听赵匡义的意愿,尽管听完之后的暗自分析未必是赵匡义乐意接受的。

赵匡义此刻却分外的清醒明智,连忙推辞道:“命官乃是朝廷大事,君权所系,臣安敢置喙!臣就在家中恭候圣旨,只待朝廷点齐人选,臣即可成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