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稳步推进(1 / 2)

加入书签

李庄送走旅游团,关注的中心重新回到动力电池上来,这是公司在未来几年内最有可能取得大笔进项的重要项目。

威森科技管理层和业务处详细调研了动力电池行业的实际情况,才确定了研发和业务方向。

电动车之所以很难推广开,主要原因在于电池容量、行驶里程、充电和最重要的价格。家用a级车是销量最大的车种,兼顾舒适和安全性,动力是1.4~2.0之间,空载质量1000~1400公斤。

电机具有扭矩大、紧凑、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点,混合动力车是未来十多年的主流,全电动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让客户选择的标准,原因还是因为电池技术复杂而且贵。

轿车机舱狭小,电池比不了燃油引擎的紧凑,通风、散热和安全都必须认真考虑。相比之下,个头庞大的纯电动公交车是汽车公司竞相研发的对象,容易实现。威森科技提供给省城几家汽车公司的动力组合方案以电动客车为主,报价相对便宜,没有狮子大开口,实际上公司的利润空间仍然非常大。全自动化生产虽然投资大,但废品率低,在动力电池块上的组装上优势十足。

省城交通拥堵严重,混合动力客车多年前就已经分批投入使用。省汽车公司也生产了电动客车但价格太高,行驶里程不长。充电方面,公交公司建有专用的充电站,但十几辆大型电动客车经常将充电站附近挤得水泄不通。

相比电动轿车,电动客车不那么引人注意,但电池用量大,是个重要的财源,所以威森科技这次将电动客车的动力组合为主打项目。

样品是在实验室生产的,这个只能代表技术水平,不代表批量生产质量。几家汽车公司要求这边再提供一批正式样品,装在电动大客车上进行试验,看看行驶里程、电池寿命和充放电能力。

与公司领导层预期的相比,汽车公司对用于轿车的动力组合更感兴趣,因为这块的销量大,比较吸引人眼球。王志杰带着草草完成的轿车动力组合设计方案报到几家公司后,连老总都被惊动了,再三让威森科技这边完善方案,说会有大订单。

“我呸,大订单?还不是让我们这边先花钱替他们搞研发,希望拿到大订单时我们还活着。”接到王志杰报告的何修文勃然大怒,他很熟悉省里的这些汽车公司的做法,经常引诱供应商替他们打基础。

何修文选择电池合作工厂时,当然会想到自己的舅舅,李庄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齐董跟他也熟,幸好两家达成一致,没有把他挤扁。

动力电池是明摆着的肥肉,正在注册的新公司齐董有49%的股份。至于车间,去年八月份就已经建好,只等着威森科技的设备和电池技术。

李庄听到两位老板协商好的公司名称时,头有点晕,据说叫k市柳齐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他认识齐董十来年,知道他是个懒人,现在看来柳哥也勤快不到哪里去。

“莫非当初柳静的名字也是随大流取的?我高看了他。”李庄恶意地揣测着。

柳齐动力电池公司的车间设备是真正的高级货,自动线由威森科技智能生产实验室设计,精密加工实验室用刚建好的实验室附属工厂生产了部分超精密配件,新能源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生产控制系统使用了李庄根据电动汽车动力组合方案升级的lf3电池制造专家系统。首批建设有两条自动线和巨大的活化及分容检测车间,以应对这个行业特殊的生产流程,不至于让自动线等着很耗时间的后道工序。

目前的员工除了为数不多的协调人员,其他的都是从威森科技里面抽调,是真正的高科技工厂,无论设备质量还是员工素质。

齐董这些天一直呆在k城,天天往车间跑,把下棋的爱好丢到一边。今天是出成品的日子,他早早在车间候着。

太过先进的工厂有些诡异,就像何修文说的,感觉像个大机器人。齐董没有在意,他不懂,也不想懂,逼他去了解这些远离他时代的先进玩意,无异于要了他的老命。

动力电池块组装车间里没人,只有使用超精密机械手的机器人在操作,洁净度很高,围观的众人眼里只有激光焊接设备发出的刺眼白光。

齐董嘴里发出“啧啧”的声音,李庄站在他旁边,不禁转头问了一句:“齐董,有什么不对?”

“李总,算了,还是叫你李工,你喜欢这个称呼。你要是早生十年,估计就没我们这些老家伙什么事了。”胖子感叹一声。

李庄有点晕,随口回复:“我又不是神仙,这些设备是无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只不过被集成在一起,十年前可没有这么先进的玩意。”

齐董没有接口,转头盯着组装车间里的勤奋工作的机器人。焊接的速度很快,完成一个小模块,边上的检测机器人便接过开始检测分类摆放。边上的货架慢慢被电池块塞满,完成后的同类小电池块通过传送带重新来次循环。焊接机器人忙得不亦乐乎,每隔一段时间自动对标准件,以保证精度。

装配完成的数个巨大的电池块最后被传送带送出装配车间,早已守候在指定位置的检测人员开始进行人工检测,测试容量、安全性、快速充放电能力、循环使用寿命,这些都需要花很长时间。

“不懂,无聊!”李庄其实对电池没兴趣,他喜欢的是输配电和电子电工。之所以在这块投入巨大的精力,只有两个原因:有钱赚和涉及到机器人的能源。从这点看来,所有实验室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以后的研发提供资金和将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系列方向都拓展到极致。

回到六角大楼办公室后,李庄想想打开何修文发过来报告,揣摩了一番,看看哪里不对,求人不如求己,多学点总会有好处的,各学科都有交叉的地方。

报告的附页是周奇森跟几家汽车公司签署的合作协议,很详细。李庄草草扫了一遍,没有在意。周奇森这么精明的人还会吃亏,那才叫天方夜谭,再说还有何修文这个真正的行业专家在边上出主意。

何修文的报告不长,主要是一些技术方面的说明和汽车公司对公司样品的评价,还有常见的套话。

全文列如下:

电动汽车这些年非常热门,基本上大点的汽车公司都建立了相关的研究部门。国内的汽车公司基本上没有核心技术,精密加工、材料和设计能力都很欠缺,人浮于事,外行领导内行。传统的动力组合,燃油发动机和变速箱,目前的水平都远不如发达国家,自动变速箱领域,几乎是空白,偶尔有吹牛的,往往多年拿不出成绩。众多的国内厂商都将宝压在电动汽车上,但电池、电源管理、电机等电动汽车三大件,都很一般。

电池方面国内研究还算深入,跟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不怎么样,批量生产质量一般,成本非常高,主要是均一性不好,组成电池块时容易出现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