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系统工程(1 / 2)

加入书签

笑过之后,会议还得继续。

既然要攻取吕宋,西班牙的舰队还是其次,问题是不能不考虑日本人染指吕宋,要是日本人进攻吕宋甚至已经攻下马尼拉,那面对的就不是西班牙了。王承恩的愤青精神虽然还在,但是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家,不能不正视这个强大的敌人。王承恩提醒道:

“上次台海之战,我们用群狼战术,总算把日本的‘大和’号赶跑了。不过如果日本人两艘船同时出动,那艘‘大久丸’号的航速是20节,我们最快的小船要拼了老命才能达到15节,在‘大久丸’面前完全处于劣势。所以如果日本人和我们争夺吕宋,我担心攻取吕宋未必顺利。”

崇祯想起车轮舸四轮驱动之事,马上说道:

“我们这次海战,多亏那种车轮舸,你搞的那种曲轴连杆系统的确不错,不知道能不能再改进一下,如果能提速到20节以上,那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王承恩苦笑道:

“我的大皇上,人力怎么能跟柴油机相比啊!一台常柴的单缸柴油机,功率最小的也是8.8千瓦。一千瓦的功率,就是在一秒之内用102公斤的力做1米的功,也就是说,如果滑块的行程是200mm,每秒钟完成一个行程,那么要使的力是510公斤,才能够得上1千瓦的功率。用10:1的杠杆,也得使上51公斤的力。总之省力不省功。四个人须得身强力壮,才能勉强达到4千瓦的功率,8个人才是8千瓦,还不如一台单缸柴油机呢!再说,人力不能耐久,怎么可能拼得过柴油机啊!”

崇祯一看王承恩钻起牛角尖来了,于是解释道:

“当然不必考虑耐久的问题,只要在一个小时内冲刺就够了,不要求追上人家,只要将日本的船赶跑就行。甚至半个小时的冲刺也行,将鬼子的船轰上几炮,将鬼子赶出射程,不就安全了吗!”

这一下王承恩总算明白过来,是啊,平时照样用风帆就是,作战的时候才需要冲刺。想通这一点,就道:

“哦,如果要达到这个短距离冲刺的要求,倒是可以实现,加上一个四连杆的设计,人的频率加倍,也许能行。按照最快的出拳速度,每秒最多打出九拳,那么对于人来说,每秒完成两个甚至三个行程,这已经是竭其所能了。冲刺的时候,加快频率,强行将人力发挥到极限,每个人达到1.5甚至2千瓦的功率,维持20分钟到半个小时,倒不是不可能。四个人不行就上八个,八个人不行再上十二个,勉强设计一款20节的小船还是可能的。”

崇祯回忆起在车轮舸上看到的情景,节奏的确是太快了,摇橹的人起伏之间,有点眼花缭乱,不知道曲轴的转速是多少转,每秒两转应该是有的,这还不是全力冲刺,要是冲刺的话是什么情景,倒是没见过。崇祯想起那简陋的曲轴连杆系统,觉得太过于不堪了,于是说道:

“那个简陋的曲轴连杆系统,就几根木头,只有曲轴的颈部是根钢管,再有就是滑动的铁轮是铁的,当然连杆的两个孔镶了铜皮,这整个就是一个最原始的系统,你能不能将它做得正规一点,效率也许还能提高一截。”

王承恩笑了起来。回想当初成立船舶动力小组,中途又分出蒸汽机小组和人力驱动小组。人力驱动小组的组长是向文军,王承恩的想法是在蒸汽动力没有成功前,人力驱动可以作为辅助动力,作战时用以短时间提高战船的机动性,因此设想了几种人力驱动的方案,包括曲轴连杆明轮驱动方案,以及四连杆结合曲轴连杆和齿轮减速箱技术的螺旋桨方案。最终向文军他们选定了曲轴连杆明轮方案。这个改造计划整个没钱,王承恩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最终解决问题还得上蒸汽机。但是向文军找到了郑芝龙,七拼八凑改造好了第一艘样船,经过一番测试,郑芝龙居然极是满意,毫不含糊就开始将一艘艘小船装上这套系统。

想起自己在这方面本来也没有寄予什么希望,结果不经意间促成了这个人力驱动改造计划,几乎救了大明水师一回。想到这,王承恩说道:

“那个曲轴连杆系统虽然简陋了一点,可是制作起来容易,有点手艺的木工就可以制作,改装速度快,成本也低。这让我想起了苏联的t34坦克,t34的各项技术都比德军的豹啊虎啊的坦克差,可人家性价比高,造得又快,后来一帮专家愣是说苏联运用了系统工程技术。要是这样,我看这最原始的曲轴连杆系统也是系统工程的杰作,系统工程的创始人应该授予大明的向文军。我可没教过他什么‘最优控制理论’。我的评价是,就这样一个简陋的曲柄连杆系统,综合几个指标:建造难度、建造速度、建造成本和操作性能,符合整体最优的原则。”

王承恩兴致不减,大讲起系统工程来:

“我们采用群狼战术对付日本人的巨舰,是要拼消耗的,既然准备拼消耗,就要求再生速度快,再生成本低。鬼子的超级武器不可能再生,而我们的武器再生成本低,速度快,就像苏军的t34坦克一样。你德国的豹式坦克再强又怎么样,成本高,生产慢啊!虎式坦克成本更高,生产更慢,生产一辆虎式都可以生产三辆豹式了。苏联生产了4万辆t34,德国豹式才生产6000挂零。苏军吹牛说t34是系统工程的杰作,基本理念就是群狼战术消耗德军的豹式虎式。从这一点来看,向文军搞的这一套简陋的系统也算是系统工程的产物吧,说真的,要不是这么弄,要求完全采用钢制,要求各部分配合精密,成本高不说,改造起来装不装得上还不好说呢!在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方面,大明的工匠不可小看啊!我们可得向他们学习。”

崇祯乐了,想不到一个简陋的系统在王承恩这里可以上升成系统工程的杰作,忍不住笑了起来,当下嘲讽道:

“要是照你这么说,那句‘好钢用在刀刃上’就能说明古人早就懂得系统工程了,要追溯起来,系统工程的创始人应该授予那位善于偷工减料的古代刀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