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东窗事发(一)(1 / 2)

加入书签

姜易跟在刘璋的身后,踏入衙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院落。大院十分宽敞,一颗不知名的树木矗立在庭院中,枝头显得有点光秃秃,仔细看看,偶尔有几处点点翠绿,翘挂枝头,为这光秃的枝头增添了一丝春意。

树下,摆放着一不知名石头打磨的石台,石台旁三张石凳纷纷围绕石台周围。

看这情形,大概是天气炎热之际,在这大树底下遮阴乘凉。

大院的正前方有一长廊,长廊两边各栽种了些花花草草。

跟在刘璋的脚步后面,穿过长廊,笔直的向着前方一处敞开着门的大堂走去。

大堂外,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坐在上首的刘焉蓦然睁开眼,向着厅口望去。

厅口,两道人影渐渐的出现在他的视线。

当先一人,正是他的儿子刘璋,而在他身后跟着一名体格魁梧,俊朗不凡的青年。

青年二十出头,肤色古铜,身材壮硕。剑眉星目,鼻子高挺,脸颊瘦削,棱角分明,如同刀削斧砍。龙行虎步之间,给人一种凌厉的气质……

一袭皂青色的长衫,穿在他身上,却无法掩饰那卓尔不群的风范。刘焉心中暗赞,缓缓的站立起来。

“爹,兴平贤弟来了!”

见到自家儿子所说,刘焉微微点头,从堂上缓步的走下来,来到刘璋二人身边,上下打量着站在一旁的姜易。

“你就是姜易?”

感受着刘焉上下打量的目光,再听他询问,姜易不敢怠慢,忙躬身抱拳行礼,对着刘焉道:“姜易拜见大人,多谢大人这些年的照顾!”

虽说他和刘焉没有见过面,但是他在幽州的这几年,刘焉倒是给他不少帮助。或许这些帮助在他看来不甚其微,但是却给姜易带来许多方便。

“呵呵、、、不错,不错。果然是年轻才俊,确实不凡!”刘焉望着对他躬身行礼的姜易,上前将他托起,笑道。

“大人过奖了!”

刘焉微微点头,拉着姜易手,说:“兴平,走走,今日却是大喜之日,我等好好畅饮一番。”

当下,刘焉吩咐下人们准备酒菜。

不一会儿,下人们纷纷将准备好的酒菜摆放在案上,供三人吃喝。

席间,刘焉父子举盏先向姜易敬酒,以谢姜易之前出手救下刘璋以及恭贺他今日刑满释放之喜。

姜易见状,一一回敬,并再次向刘焉表达了他在幽州鬼薪三年,刘焉的援助之情。

酒过三巡,刘焉突然举樽对着姜易,询问道:“兴平贤侄,不知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打算?”

姜易仰头喝下铜爵中酒,低头微微沉吟。

“叔父,实不相瞒,小侄而今却是没有什么打算?”

“哦?”

“兴平,我知你有情有义,勇武异常,正好我州郡之下还缺一校尉,不知你可有意?”刘焉见姜易至今还未有何去处,遂开口道。

姜易举着手中的酒樽,微微一怔。听刘焉的口气,是想要他留在幽州,为他效力。而且这一开口就向他抛出一军校尉之职,来招纳他,这份心意不可谓

不厚。虽说他之前在雒阳就身居校尉之职,但那是因为他救主之功。

可刘焉为什么也这样呢?

想着幽州鬼薪三年里,刘焉对他的照顾,再加上这次为他摆酒设宴,为他祝兴的举动。这些都让他感到非常的不解,莫非当真是他之前救了其子刘璋?可就算这样,那也不可能在三年对他那般照顾吧。

饶是姜易想破脑袋也不会明白,早在他来幽州之际,汉帝刘宏早已经先他一步,命人前往幽州,书信一封给了刘焉,叫他对其多加照顾。再加上刘焉知道他的事迹,又有意结识他,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想到这里,姜易心中微微一叹,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刘焉的这份情谊真的让人无话可说,但他心里确别有心思,否则的话跟在刘焉的身边也是不错的选择。

那是因为他心中另有所牵。随着时间的推移,雒阳的那份牵挂也是越来越甚啊!更何况昔日他还亲口答应过。

所以刘焉的这份美意,他只能在心里说声抱歉了。若日后他还活着,并有所建树的话,这些年的恩情,他定会报答的。

“叔父美意,小侄在此先谢过了。如今出来三年了,物是人非,昔日的一切历历在目,可是往日的故人却不知怎样?

小侄迫切想回雒阳看看,看看那些昔日的故人,顺便拜访拜访他们,因此还请叔父原谅小侄。”姜易望着刘焉那副亲切的样子,面露为难的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