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婚(2 / 2)
凌云笑了几声,转身出了后堂。
通过智能管理,他联系到了燕山大营的杨昭,让他备足聘礼,前往右北平郡下聘。
随后,凌云又将糜竺请了过来,将事情和他说了一遍。
糜竺正等着这一天呢,自然没有异议。凌云便在南郑城中,向糜竺正式下了聘礼确定婚期。
婚礼的筹划由糜竺全权负责,本着简约、简单的原则,凡在外地任职的官员都不得来南郑城。
甚至连赵云也没有通知,非常时间一切从简。
糜竺本来就在凌云帐下掌管钱粮,手头阔绰,一天之内拟订了整个婚礼计划,交凌云过目批准之后,便开始实施。
一天之后,杨任、高览、于禁等人押着劫获的粮食和抓获的俘虏返回了南郑城。
凌云在南郑城外建立了一个战俘营,派杨任等人看管。这样的战俘营一共有三座,分别关押着数万益州军的战俘。
其中俘虏最多的一次就是火烧张任的那次行动,另外就是徐晃、文丑、李典三人从武都郡抓获的俘虏。
对于这些战俘,凌云并没有进行虐待,只是派人对他们做思想工作,改变他们的本土意识,把他们融入到自己的大军之中。
战俘都知道凌云并不会杀他们,所以都很顺从地住在战俘营中,没有人想着逃走。因为凌云颁布了战俘管理律令,凡越营者杀无赦。
谁会闲着没事让自己的脑袋挨一刀去,因为全部战俘营都顺利运转。
五天之后,凌云顺利办了婚礼。
这一下,凌云总算名正言顺地当了老公,三人都皆大欢喜。这段时间,刘芷将养身体,只糜贞把凌云全霸占了去,小脸一天比一天滋润。
举办婚礼的前两日,刘璋的另一支人马在南郑城南面百里外扎下营寨。
这支人马的主将便是刘璋派遣的大将李严,本来他应该能早一两日就抵达南郑城外。
但由于粮草问题,他才耽搁了两日。
现存的粮草大部被张松押运出去,而后又落入凌云之手。李严只得重新筹措粮草,这一耽搁就是两日的时间。
他所走的路线与张松不同,因而时至今日他尚不知道张松的粮草被劫。
那日于禁和高览做得实在干净,一个人都没让跑掉。事后又处理了现场,并在武都郡通往益州腹地的交通要道安排了两千多人,拦截益州往来的信使,彻底切断益州各部之间的联系。尽可能让劫梁的消息晚一些暴露出来。
对于李严,凌云通过智能管理了解了一番,知道此人文武兼备,算是一名人才。但凌云在大婚之前并未做出任何安排,任由李严驻扎着。只是南郑城却一直处于严密防范状态。
新婚的次日,凌云派高览和于禁领兵五万,携带一万巨弩向南开拔。趁机攻取李严的营寨,满宠为监军随行。
此时的武都郡,张任带领二十万兵马到来之后,会合武都郡太守黄权,了解了近日的战情。
把张任气得牙根直痒痒,迟来了几天而已,凌云下手也太狠了。除了羌道城之外,其余各城的粮食都被搜刮一空。
他本来带的粮食并不充裕,先前刘璋调派兵马时把武都郡的存粮都算在了其中。如今本地的粮草不足,二十万大军每天的吃喝可不是小数目,开始几天还好,越到后来,张任的日子越艰难。
而徐晃和李典、文丑一直据守在河池、沮县两地,只固守不出战。
张任没有足够的粮草,亦不敢轻举妄动,只得焦急地等待张松的到来。
几天的时间,张任还能对付着过,时日稍微一长,他就受不了了。
万般无奈之下,他与黄权商量,暂时向百姓借粮,等张松押送的粮草抵达之后再还于百姓。
益州兵祸较少,百姓生活还算富足,除了少数贫困的家庭之外,一般的中等之家都有些存粮。
黄权与张任都清楚,暂时借粮虽然有些困难,但并非无法实施。只须和百姓讲明白即可。但若是不能按期归还,恐怕会引起百姓不满,丧失信誉,失去民心。若再严重一些,都可能激起民变。
在凌云大军压境之际,一旦民变,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人一致通过了此议之后,开始向百姓筹粮,众百姓自然不愿将家中粮食拿出来,即使拿出来的数量也非常少。
张任与黄权只得每户限定数额,承诺半月内归还。
两面压制之下,百姓才被迫拿出来粮食,但也只是能解燃眉之急。
张任派了好几拨人,前望张松押运的路线查探,但都没有音信传回。时间稍微一长,张任意识到了可能出事了。
即便张松那边无法按时将粮草送到,必然会派人前来告知,否则张松有多少个脑袋够砍啊。
意识到这个问题,张任和黄权都惊出一身冷汗。
这要是张松的粮草无法按时送到,承诺给百姓的粮食该如何归还?
二人慎重商量之后,决定再派三千人的队伍顺着张松的来路相迎。另外又派人前往阴平郡借粮。并另派人穿过阴平郡返回刘璋处询问粮草事宜,催办粮草。
本来按原来的路线是走弓弦,如果走阴平郡就绕了好大一个弯子,比弓背还绕远。但张任没有别的办法,多走几条路,哪个走通算哪个,总比干等着要强。
人马派了出去,张任在武都郡坐等消息,同时严密防范着徐晃等人。
只等粮草一到,便想办法收复失地,将凌云的兵马赶出武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