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1 / 2)
第四百零五章
。 。 。 。 。 。 。 。 。 。 。 。 。 。 。 。 。
章和三年三月,乍暖还寒的春风吹绿了江淮大地,盎然生机重回人间,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一年一度的春耕要开始了,什么都可以错过,农时错不得,错过了节令,百姓一年的收成就会没有着落。
从江东、荆南至淮南、荆北,再到淮北,数百万百姓投入到农耕之中。
经过多番的努力,南迁至广陵、寿春、章陵等郡的青徐百姓,在去岁末今年初时有了一定的回流,大约有六万人陆陆续续地返回了徐州。
加上原先未及迁徙的百姓,徐州目前的人丁勉强能够保持在二十万上下,虽然与北伐之前的六十万人不能比,但终归有了个好开端。
身为徐州刺史魏延首席佐官的别驾诸葛瑾,历任郡丞郡守,政务才能极为出色,经验丰富。
由他统筹安排,徐州各郡百姓先是在驻军的协助下,利用去年年末的两个月对灌溉的河渠进行了翻修。 进入新的一年,又对荒芜土地进行大力整治。
同时,荆扬两州又提供了大批种子和农具,以及百余头耕牛。 只要不出意外,徐州这二十万百姓今年应该可以完成自给。
只要今天的秋收良好,看到希望的其他百姓也就会陆续回流。 毕竟,他乡还是不比故土。
相比起徐州,青州的情况则不容乐观。 我军掌控下的青州东三郡,总人丁也仅只六万人,北海、东莱两郡更是百里难见人烟。
南迁的百姓或许是被连续两年的饥荒吓怕了,又或是苦于承受经年累月的战事,根本不愿意回到贫瘠(青州并不是真正地贫瘠。
只是受到源源不断的战争破坏,农商盐铁皆废)而又毗邻前线的青州。 恢复青州元气,任重而道远。
此外,屯扎在淮北各郡县的驻军,分别在赵云、魏延、庞德等人主持下,利用荒芜的田地展开军屯,忙时屯田、闲时练军。
。
四月上,公孙康自海路遣使前来庐江。 急切异常地请求大哥出兵为其解围。
事实上,在公孙康使者赶到之前三日,有关幽州战事的消息就已传到了庐江。
历时大半年,经过被动防御、战略相持,再到如今的主动反攻,曹军已经完全扭转了局势。 而造成这一切的最大契机,正是曹操赶赴河北主持战事。
去年年底时,在法正暗中施计地协助下。 公孙康甚至一度压制住夏侯惇。 但是很可惜,公孙康并未能借机将优势转化为胜势。
等曹操赶到河北,亲自接手幽州战事后,公孙康的日子变得煎熬难安起来。
曹操一面稳固防御,一面派遣大量细作对辽东军内部大挖墙角。
此外又挑动与乌桓有矛盾的匈奴部族,对乌桓实施骚扰,迫使乌桓王蹋顿不得不分兵回师自救,大大地削弱了公孙康的外援。
面对曹操这一连串的组合拳。 公孙康顿时慌神。 事实上,这场耗时颇长、战果不彰的攻曹战事,早已引起辽东内部的厌战之心。
然而,出于自尊,公孙康坚持要继续打下去,却将自己闹了个骑虎难下。
不过,公孙康却并非没有获胜之机。
法正曾将计就计,为公孙康设了一条应对之计————借着曹操挑动辽东内乱。 安排几名留守后方的文武官员联络曹军,假做有意归顺。
并在辽东内部伪造几场叛乱,迷惑曹军地细作。
待完成一应准备后,公孙康做引军急退之势,引诱曹军追击,而后设伏破之。 随后,挟取胜之机,主动收兵停战。 巩固之前占领的辽西、右北平郡。
在法正看来。 真正打下去,公孙康根本不可能是曹操的对手。 一时的胜利难以换来最终的胜局。
明智地选择是见好就收,有了一场大胜,公孙康也能风风光光地收兵停战。 而且,在辽东保留一个公孙康,显然更能牵制消耗曹操的实力,对大哥而言也是最好的结果。
法正的计策成功了,同时也失败了————公孙康虽然伏击了曹军,但因行事不慎,未能克尽全功,仅只击破了数千曹军。
错失了上天赐予地良机,就要受到上天的惩罚。 冲昏头脑的公孙康妄图借胜机一举冲跨曹军主力,却反遭曹操迎头痛击。
随即,公孙康昏招迭出,他强令留守辽东的胞弟公孙恭增兵前线,导致后方空虚。 最终居然将伪造的叛乱变成了真叛乱。
以法正的智计,对此也是无力回天。 毕竟,他并不是辽东的真正主事者,甚至无法直接向公孙康献计。
一直以来,法正都是通过我方在辽东军中的一名内应官员来为公孙康出谋划策,他自己则始终隐藏幕后。
↑返回顶部↑